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四海千山皆供伏九幽十类尽除名概括 > 第263章(第1页)

第263章(第1页)

章亮基嘴角微微抽动一下,依然面色平和的道:&ldo;你们要做什么?难道兵部公函是儿戏不成?该怎么就怎么吧。毓雅,育山,你们二人自去点兵,二十日内需赶到千里之外的燕京,不可怠慢。&rdo;苏关庭想说什么,程灵秀却已点头应承,苏关庭嘴边嗫嚅几下,愤然退回座中,狠狠坐下,只听那椅子发出不堪重负惨被蹂躏的呻吟之声。

章亮基转向楚宪南道:&ldo;炯然,记得你的麾下有一个从红巾归顺的团练使,是吧?&rdo;楚宪南恭敬回道:&ldo;禀耀帅,是有一人,名叫慕容贵,本是个秀才,后来投了红巾作了五头领。在我军剿灭首阳山时自首,并带我军绕小道破敌,因功被封为九英府团练使。&rdo;章亮基回过头来,对楚宪南道:&ldo;好,就是此人,你让他前去天夷山劝降,对那些反贼加以利诱,尽量分化其部。&rdo;楚宪南脸露难色,他知道若让这慕容贵到天夷山去,那是必死无疑;不过要让他为一个降敌的反贼得罪顶头上司章亮基,他楚宪南还不会做这么傻冒的事情,当下应过声去。

章亮基接着对方重景邝审纲道:&ldo;翠周,公诠,你们二人所部日后任务更重,围困天夷之重任,就要着落在你们二人肩上。我会把吴州余下官兵统统拨归你等,你们一定要把天夷通往泉州的道路封死。&rdo;

说完此话,他又对楚宪南道:&ldo;炯然,宁阳大营的安危就交给你淮州军负责了。&rdo;他此话一落,楚宪南和程灵秀二人同声道:&ldo;不可,万万不可。&rdo;

看到章亮基绕有余味的眼神落到自己身上,程灵秀忙沉声道:&ldo;耀帅,淮州所部乃是新建,战力不强,如何能担任卫护大营的任务?&rdo;。楚宪南也在一旁附和,自承其短。

章亮基哈哈大笑起来,道:&ldo;正是因为淮军羸弱,我才让其守营啊,否则,如何能引得那些红巾出洞?&rdo;

程灵秀啊了一声,恍然大悟,不禁笑道:&ldo;大帅高明。时近冬时,这些红巾缺衣少粮,若不能大掠一把,囤积粮食,恐怕熬不到来年春天。看来大帅是要以宁阳为饵,诱敌上钩啊。&rdo;

章亮基成竹在胸的点头道:&ldo;正是如此。而且,若我不布防,则贼必警觉;但我却是布置了重兵布防,不过是战斗力差点,我想那些红巾要打到他们注定的亡命之地来,也不会十分困难吧?&rdo;说着绕有趣味的看着楚宪南,调侃道:&ldo;炯然,这个任务我想你的淮州镇军应该没有问题吧?&rdo;。楚宪南郁闷的点点头,不再啃声。

章亮基笑笑,继续说道:&ldo;若溪,一旦红巾进入宁阳,将他们这些流寇山贼堵在城里,防止他们逃走,等待翠周,公诠二人增援的重任可就要交给你了。&rdo;尧君素拱手沉稳的道:&ldo;必不辱命。&rdo;,语音简短,气势有力。

&ldo;好,到时只要这些红巾敢于攻城,我就把宁阳让给他们。不过不是现在这么一个繁华的宁阳,而是一个空城,一个死城。我要让这些红巾困死在这种城里。要让他们知道我章耀臣的厉害,也让那些禁军的混蛋见识见识&rdo;。章亮基突然面色狠毒,对着帐下诸将发誓道。说到这里,他又对楚宪南道:&ldo;对了炯然,你要让那个叫慕容的一定要把这个诱饵带到。嘿嘿,成了的话,我给他记一大功。&rdo;楚宪南闻言,心中暗诽道:&ldo;大功?就怕他留不下命来拿这个功劳。&rdo;

看到章亮基神色间颇为高兴,充满信心。苏关庭却不由忧上心头,上前一步问道:&ldo;耀帅,照你如此安排,天夷山的反贼灭亡是指日可待,可,那云冈之贼就如脱缰之马,再无羁绊了。若让他们再这么横行乡府,掠扰三州,恐怕日后很难交待啊……&rdo;

章亮基脸色一寒,冷声道:&ldo;有什么不好交待,天夷山中有红巾所谓的鹰王凤王两大头领,自然是反贼主力。那云冈地瘠民贫的,就那么几个反贼的旁支末脉在那里折腾,能成什么大气。等我收拾了天夷红巾,自会回师对付这些反贼。现在就暂且由得他们嚣张一阵罢了。秋后蚂蚱,有何担心?&rdo;说到这里,章亮基不自然的又加上一句,&ldo;那张绣不是奉命助剿吗?淮朗之贼,虽说主要是那狂称大天王的陈君嵩,可不也包括了那云冈红巾嘛。你还担什么心?&rdo;

苏关庭点头应是,退回原位,心中却怒骂不止。那陈君嵩自称大天王,盘踞朗州三府,却不思进取,虽然势大,但却没有出击之意,官兵还守的住,但朗州主力和定南天威禁军的主力也无法东调。现在这云冈红巾闹得轰轰烈烈,还击败了自己主力,现在留在那里的除去几个府自己的团练土兵之外,就只有朗州前锋营祖飞训一部,如何能够抵挡?要是这些红巾再闹大,身为朗州镇守使的他还能有什么好前途?想到这里,苏关庭心中一片灰暗。

章亮基站起来,踌躇满志的向着帐下诸将大喝道:&ldo;诸位,望你我同心戮力,剿灭反贼,共享荣华。&rdo;帐下诸将都齐声应和,在欢呼声中,却无法分辨哪些是斗志昂扬,哪些是阳奉阴违,只听得到众武将一片欢声如雷……

岂识我高义(二)

庐州府,地处淮南之地,扼七州通衢之途,守三江汇合之处,商贩云集,人文鼎盛,算得是在淮州之地除去淮阳之外的大城;加之自今皇登基之后,淮州战乱不断,众多达官贵人、富商巨贾都避往庐州,更将这个本来就有户近四万的大城短短时间内剧增至近八万户,早已超越现在的仅仅只有万户的淮阳,成为了现在淮州地界里最为繁华富庶的地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