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林小公子的事为父会和林兄说的。&rdo;李廉本就决定和林如海说。
李衍点点头。
李廉深沉的看了李衍好几眼,终究什么也没有问。
御书房,天子和大臣问政。
除了天子近身太监,屋内再无伺候之人。
问政过后,天子笑道:&ldo;自筹啊,刚刚得来消息,李衍中了解元。&rdo;
赵自畴一怔,此时他已经上了前台,为了不泄露身份,他刻意地不接触任何熟悉的事和物。
&ldo;你想差了,这一次,朕没做任何徇私之事。北直隶的主考是父皇看重孟恪徽,是他钦点李衍为解元的。&rdo;
赵自畴大惊失色,道:&ldo;皇上……&rdo;
天子收住笑意,道:&ldo;这是你那弟子的选择。&rdo;
赵自畴皱起眉头,天子继续道:&ldo;自他定亲后,就与贾家越走越近,朕听到一些□消息,你那弟子对萧家的婚事不甚喜欢。&rdo;
赵自畴道:&ldo;他年纪甚轻。&rdo;
天子道:&ldo;既然他想搅乱一池春水,愿意为朕做上皇线子,朕没有理由不成全他。&rdo;
赵自畴抬起头,问道:&ldo;皇上意欲何为?&rdo;
天子道:&ldo;一甲若是没有上皇的干涉,你那弟子考得再好也不必想了,此外,翰林也不用他考了,直接将他外放到宜州做知县去。&rdo;
宜州是萧家的地盘,李衍陷在那里,在所有人眼中也飞出来了。
若是孟恪徽和太上皇对李衍不重视,李衍这投诚之举彻底失效。赵自畴却真心希望是出现此局面,虽说被外置给人不受用的样子,但是安全。在萧家的地盘历练,更能积累他的能力,等到皇上彻底掌握全局,他和萧家的提拔,不怕他不出头。
天子明了赵自畴的心意,只是这心意注定是不可能实现的。
姑且不说上皇对李衍真的有兴趣,就是上皇和孟恪徽真的不感兴趣,他也会让太子提出,让上皇对他感兴趣。
小三元,解元,算来,李衍已经连中四元。
一时间,京城各方势力都扫向了李衍。
李衍对座师孟恪徽十分尊敬,孟恪徽对这个弟子十分欢喜,短短一月,李衍参加的二十一堂宴会中就有十六堂是随孟恪徽拜见各系人物。
孟恪徽是上皇的人,其目的不言而喻。
相对而言,萧家邀请的宴会,李衍去的可怜一些。
九月践行,李衍将父亲送出京城,李衍连面子都没做了,通常之下,萧家请了三次,送了三回礼,他才平淡的送了一份过去。
这充分表现了他少年得意,却对娶的女儿是病弱而不乐意。
久而久之,萧家也不理会李衍,甚至皇后还将萧宜秀接进了宫,这一出已经表明这场婚事有些悬了。
又过了些天,孟家传出孟恪徽的感叹之语,其大意是,若不是李衍已经定了亲,他定然将幼女嫁与这等才华出众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