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吴苦着脸道:&ldo;这几天每到饭时,她母子都是下船到这里来吃,可今天上午我那浑家煮好了饭,等了半天不见他们来,就去唤,却不见他们母子了,我在船坞里找遍了,也没找到。&rdo;
武翘道:&ldo;我昨晚来,他们还在的啊!&rdo;
老吴道:&ldo;你走后,我们吃过晚饭,他们娘俩还在这里坐了一阵,说了会儿话,才回到船上去了,晚上我睡之前,见船上灯还亮着。&rdo;
墨儿在一边听了,心顿时又沉黯下来,再看身边的康游,更是满脸忧急。
武翘又问:&ldo;他们母子能到哪里去呢?&rdo;
老吴道:&ldo;恐怕是逃了。&rdo;
武翘道:&ldo;他们没有逃的道理啊。&rdo;
&ldo;你们随我来‐‐&rdo;
老吴引着四人进了屋,那屋子有道后门,通往船坞里边。一大片水湾中泊着几十只船,大大小小,纵横排列着。他们走到一只中型游船前,船身横着,一条木板斜搭在船前艄板上。
老吴指着那只船道:&ldo;他们母子就住在这条船上。&rdo;
墨儿透过一扇半掩的窗户朝里望去,里面有张宽大的床榻,上面被褥铺叠得整齐,旁边小桌上一只水瓶,一只茶盏,盏里还有一些残茶。
&ldo;我估计他们母子是从那里逃走的‐‐&rdo;老吴边走边指着前面那堵围墙,&ldo;船坞里除了船,并没有什么贵重物件,不需要防盗,除了我,也没有其他看守的人,只起了这圈矮墙。不过,上午我来查时,发现了这些印子,原先并没有。&rdo;
来到那堵墙下,墨儿顺着老吴所指望去,见那墙最多只有八九尺高,从墙头到墙根有些印迹,似乎是脚蹬踏出来的,再看墙头,有粗绳勒的深痕,这些痕迹显然是新留的。
墨儿仔细看过后,才道:&ldo;应该是墙外有人接应,抛进绳子,康大嫂攀着那绳子爬出去的。&rdo;
武翘道:&ldo;康大嫂来这里,并没有外人知道,怎么可能有人接应?&rdo;
&ldo;这个暂时还不知道。不过,要想偷偷出去,必定是如此。&rdo;
&ldo;栋儿只有四五岁大,怎么能爬上去?&rdo;武翘又问。
&ldo;你看这里‐‐&rdo;墨儿指着墙上绳印两边的两小处印迹,&ldo;这墙不高,栋儿应该是被她母亲举着,离墙顶只有两三尺,而后抓着绳子就能爬上去,这两边的两个小印子应该是栋儿蹬出来的。墙外有人,栋儿跳下去就能接住。&rdo;
康游在一旁低声道:&ldo;栋儿爱跑跳,这个做得到。但我家嫂嫂为何要逃走?&rdo;
墨儿强压住沮丧,转身问老吴:&ldo;吴大哥,这几天有没有其他人来见到过他们母子?&rdo;
&ldo;没有。这里只有我和浑家两个人。寒食、清明用过一些船,不过我都预先让他们母子藏好,来取船的人划了船就走了,并没有人见到他们母子。&rdo;
墨儿又问:&ldo;昨晚吃饭时,他们母子有没有什么异常?&rdo;
&ldo;也没发觉。吃过饭,康家大嫂和我那浑家一起收拾洗刷,两人又说了一阵子,天黑下来才回船上去了。栋儿就在后门边玩耍,也和前几天一样。&rdo;
墨儿原以为终于找到了春惜母子下落,谁知道这对母子竟然趁夜逃走。
看守船坞的老吴并没有听到任何动静,再看墙上印迹,春惜母子似乎是主动逃走。春惜母子为何要逃走?墙外接应他们的又是谁?难道春惜听到了丈夫的死讯,赶回家去了?即便如此,也没有不告而别、偷偷逃走的道理。
墨儿和康游及武家兄弟都心存一线期望,匆忙赶回了小横桥,然而到了一看,古董店的门从外面锁着,诸人还不死心,开门进去后,才确信春惜母子并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