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中期,地空导弹问世。越南战争和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威力惊人的&ot;萨
姆&ot;导弹,像竹竿轰麻雀一样,几乎把飞机全部赶到了高空。而在高空,以凌空轰炸为主要
手段的轰炸机无法实施准确轰炸;以火炮压制为主的歼击机和攻击机也无法有效支援地面。
隐形成了迫不及待的要求。美军首先在执行高风险任务的u-2高空侦察机和plv-7低空侦
察机上涂了吸波材料。以后又在sr-1型&ot;黑鸟&ot;侦察机上采用了更先进的隐形吸波涂层。在
越战中,美军还对武装直升机进行反红外改进,大幅度降低苏制sa-7红外制导地空导弹的
命中率。但是,对于大量的作战飞机,这时的纯隐形技术仍然无法满足战场指挥官的理想,
不过高速发展的电子技术却可以提供其他压制手段:电子干扰和雷达反辐射导弹,空地对抗
呈现出僵持和对峙的态势。
战争永远是技术发展的推动力和催化剂。长达12年的越南战争和无休无止的中东争端,
加之这些战争的主要特点是空地对抗,促使空地兵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地发展起来,仅以
地空导弹论,就有雷达制导、光学制导、红外制导和综合制导。这使得飞机设计师们不得不
综合考虑利用多种技术,同时对可见光、红外、电磁、激光等实现全面隐形的问题。60年
代中期,美国率先进行全隐形技术研究。1976年,美国技术验证型隐形战斗机试飞成功。
美国决定正式研制真正意义上的全隐形飞机,这便是高度保密的&ot;黑计划&ot;。
第十部分7百年磨一&ot;剑&ot;(2)
(二)从&ot;夜鹰&ot;到&ot;猛禽&ot;:静悄悄的突飞猛进
f-117于1981年试飞成功。它从外形、结构、材料等方面综合运用隐形技术,具有对
抗雷达、红外、激光等探测的综合性能。该机形状从正面看就像一座金字塔,机身有棱有角,
这样的结构外形可将雷达波偏向折射。进气管在机翼的上方,进气口处覆盖雷达波吸收网。
f-117无外挂装置,武器都装在弹舱内。经过这一切隐形处理,f-117的雷达截面积仅为01
平方米。f-117的问世标志着美国在军用飞机隐形技术方面实现了整体突破,但还是不全面
的,它尚未实现防可见光。所以,它不敢在白天使用,这也是它&ot;夜鹰&ot;称呼的由来。
到了庞然大物b-2型的出现,一切都更进一步。b-2型隐形战略轰炸机是美国空军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