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钧的《回到拉萨》已经很久没听人唱过了,我
想起那首歌的副歌:雪山,青草,美丽的喇嘛庙,
没完没了地唱,我们没完没了地跳。该怎么描述那
时的欢乐氛围,一句歌词已经是全部。
当天晚上,成子纠集了所有晒太阳的人,在70
年代酒吧组建了后来名噪一时的&ldo;大昭寺晒阳阳生产
队&rdo;。
王小波曾说:&ldo;生活就是一个被缓慢锤骟的过
程。&rdo;
成子在成立仪式上跳到桌子上说:&ldo;做猪也要做
野猪。&rdo;
他发起了一个专门以晒太阳为主要目的的组织,
领着一群&ldo;野猪&rdo;坐在生活那柄大锤起落之间的夹缝
中。彼时,一定没有人去考虑这个组织所象征的意
义,大家孩子气兴致勃勃地过家家酒而已。玩笑一样
的组织,后来规模最壮大的时候,队员一度逼近200
人。除了宁夏,队员涵盖全中国所有省份,包括港澳
台地区,个中还有不少来自北欧或南非的洋奇葩。几
乎将那时混迹拉萨的第三代&ldo;拉漂们&rdo;一网打尽。
生产队成立的第二天,内部开始流行一种歪理邪
说:晒两小时太阳等于吃一个鸡蛋。
我怀疑是成子自己为了论证晒太阳行为的合理性
而杜撰的组织纲领,但当时大家几乎都信了。于是,
每天各路队员们聚集于大昭寺门口比赛吃&ldo;鸡蛋&rdo;‐我
短暂有过的高原红也是那个歪理邪说的产物,暗红的
两团顶在脸蛋上,显得健康得要命,谁看了谁都说我
淳朴。
比赛从中午一直持续到下午四五点,众人如同高
原操场迁徙的牛羊,转场去吃藏面。随后,打上几壶
青稞酒或者酥油茶,继而迁徙回到阳光下的围墙边。
十年后,那面围墙被导游和背包客们改名为&ldo;艳
遇墙&rdo;,墙下晒太阳的后来者们不再琢磨着比赛吃&ldo;鸡
蛋&rdo;,他们压低帽檐、戴着墨镜、捧着单反,复习着
拗口的路线地名,心里惦记着那些单身女游客们胸前
的那对儿大&ldo;鸡蛋&rdo;。
下午六点,太阳慷慨的光芒被山岳收纳走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