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长恨化作短歌行百度 > 第123章(第1页)

第123章(第1页)

崔季渊只顾埋头看着脚尖,温声道:“此事早有定论,当然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照说是不难办,王敏受印不久,皇上把这件事交给我,是为我在百官之中立威。只是……”我顿了顿,与他言明道:“如今大军在外,王敏一介女流,为皇上基业,可以不惜名声……”

崔季渊停下脚步,认真看着我,肃然道:“夫人是多虑了。皇上向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老将军的为人,夫人难道信不过么?再者说,夫妻本为一体,皇上授印于夫人,难道只是为了找人替罪?夫人要是这样想,可就辜负了皇上的一片心意。”

我也跟着停下步子:“老将军是怎样的为人,王敏自然清楚……”可是转念一想,皇上不疑,那就是将军疑了?大军在外,最怕谗言在内,如今举国之师都在宇文将军一人之手,他是怕佞臣蛊惑,又怕皇帝雄猜。要官要田,非为子孙计,不过想明哲保身,以示其胸无大志,无非拿战功换富贵。我轻叹一声:“哎,这便更难办了……”

崔季渊面容恬和,又开始沿着一水红墙,不急不徐地踱步,他指了指折子笑道:“夫人相信奏疏所言吗?”

我再次打开奏折,这并不是宇文将军的手迹,将军上疏,多半找人代笔,并不足为奇。可这字迹却眼熟得很……怪道,汉王夫人所谓的小人撺掇,原来是意有所指……“先生是说,此事并非老将军授意,而是有人枉测圣意,擅作主张?”

崔季渊不语,只是合目淡笑。我咬唇,杨桢是我保举过的,虽有才,但也太自以为是了。拓拔烈最恨别人揣度,杨桢此举,意欲何为?我拢眉道:“古有言: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像他这样的人,皇上既然知道,就不该再重用他!”

“夫人这话,臣也说过。”崔季渊直言不讳,“杨桢在朝中与人交恶,当初皇上要派他去做参军,不少人有异议。我也觉得此人锋芒太露,恐他坏事,找皇上进言。”

“那皇上怎么说?”

“皇上什么也没说,只给了臣一株草药。臣不解其意,拿去请教御医,方知这种药一草两名,用其根时,名为远志;用其茎叶时,名为小草。鸡鸣狗盗之徒尚有用处,况且此人确实有才。远志,还是小草,端看用在哪里,又怎么用。古虽有言,可这天下,继白石先生之后,谁敢称帝师?皇上才智过人,普天之下,师者、友者、徒者,没有皇上不能用的人。至于,杨参军为何要这么做……夫人可还记得去年秋试您出的三道策论?……也许是他与陛下之计不谋而合,也未可知啊?”

我微微点头,边走边度。“夫人请留步吧。”崔季渊再次停步提醒道,我这才发现已到掖庭宫门,掌事拿着锁管锁梃儿等着关门。我一笑,学着男人的样子拱手一揖,道:“王敏谢先生解惑。”只因身子不便,这一礼并不周到。

崔季渊一揖到地,露出身后宫墙映柳,在月色里,如醉墨笼纱。

送走先生,我欲转身往回,香祖上前搀扶道:“皇上等夫人回去用膳呢。”

几个年轻的小宫女奔跑着从远处来,被身后的老嬷嬷厉声呵斥道:“跑什么,没规矩!”她们快乐地笑着,声似银铃,见到我,才都俯首收了声。走出好远,还能闻见她们身上脂粉的芳泽。

“何处春深好……”我抚着肚子低吟。

“春深万岁家。”我诧异看向香祖,她笑嘻嘻吐舌:“夫人小看我,我又不是笨蛋,鲁班家里烧过三年饭,出门都是个好木匠了。皇上不许宦官识字,夫人却不禁我们,永平他们可羡慕着呢。”

我笑道:“人只道宫怨深,有什么好?……何处春深好,春深娶妇家。两行笼里烛,一树扇间花。每年这个时节,到了二十五岁的宫女只要愿意都可以放回家,你和木犀年纪也不小了,难道没有想过吗?”

“奴婢不想。”香祖回道。

柳暗花深,弥亘长廊,行到关情处,都低下眉头不再说话了。

凡是打仗,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继一檄《参合赋》擒王之后,杨桢又只身过江前往晋营,凭借三寸不滥之舌,不战而驱桓恒十万精兵。此又成为一桩轶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一时间,他倒成了这次伐燕的最大功臣。

时值四月,宇文将军终于攻下中山,经拓拔烈授意,慕容一脉全都未能逃过死劫。之后,将军与汉王一路南下,再无阻挠,东至潼关,南至淮水,原燕国国土尽数收归代国。

照说中原已定,宇文将军也该率大军回来复命,可他却摆脱了汉王,驻守潼关不出。此处是畿内首险,九州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于是,朝中又开始变得纷纷扰扰,宇文家大仇得报,难道真要变成第二个慕容斐了?这些都是后话。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十九章古今兴亡事

谯鼓三更,我从书卷里抬眼,小宦官蹑手蹑脚地进屋,细剔灯花,又填香兽,然后悄然退去。拓拔烈始终埋首卷宗,忽地嗤笑一声,甩手将南朝“礼不伐丧”的上国诏书扔在了一旁。桓恒退兵,潼关已陷,长安城近在眼前。

他跽坐起来,揉了揉脖子,忽轻声疑道:“狸奴?”我打起湘帘,细声回他:“是我。”他舒头看了眼刻漏,才意识到时辰不早,遂微愠道:“这么晚了,怎么还陪我在这里熬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