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俞满生想到一个问题,“要见面了,这样的话,回去你怎么解释啊?”
刚刚俞向安的职业含糊过去了,但是他在这边常驻,迟早会知道她在做什么,说不定现在回去就会打听,知道底细,要是回去了说漏嘴,那场面太美。
俞向安:“……”
松了一下头皮,免得绷得太紧,“……没事,我爸知道了,他应该有帮我铺垫,我现在这成绩他们就算知道了,也还好。”
她来这里快要一年了,现在他的分店有六间,厂里因为设备的问题,所以是工人三班倒,每天几乎都不停歇,这还不能说明现在的好生意吗?
现在做生意,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呢?
因为这时候很多市场就在那里放着,跟后世不一样,不用花太多的心思,就能得到一个让人很惊艳的效果。
她的房子也在建中,到时候在这里有房子有产业,还不放心吗?
俞满生点点头:“小安姐,你可记得帮弟弟说清楚,我可不是故意隐瞒的。”
俞向安:“之前我就说过了,放心吧,我爸知道。”
香港啊,俞向安的眼睛闪了闪,说来也巧,她还打算要去香港那里买几个房子,现在可是香港房价的低迷时期,明年房价就回升了,到时候再转手卖出去,很容易就能翻倍。
尤其是一些中心地段的好房子,短时间内不转手,放在那里,一年一个价。
她为了这事,也认识了几个香港人,她或许可以通过他们,打听打听这三爷爷家的情况。
第七十九章
这一打听,只能以俞叶归作为切入口。
是英国大学生,毕业后就留在英国,是个很体面的律师,现在跟着他的主家来的特区,而他的主家,俞向安也是知道的。
某个汽车大厂。
看起来人没问题。
这件事情传回去,毫无疑问的,在俞家掀起了轩然大波。
俞常存知道了这件事情,每天都要问一遍,“他们什么时候过来?”
这么多年过去,他以为他们两个已经没了,跟他们同一辈的老头老太太还有多少个活着的。
现在终于听到信了,他确实已经没了,五十多岁去了的,他们兄弟当初分离,就是最后一面,但就算没有相见,知道他之前过的好,心里也是忍不住的欣慰。
而且他现在还可以看到他三弟妹,看到他三弟的孩子。
三弟的儿子叫做叶归,落叶归根,这名字还不明显吗?
他想回来呀。
他应该也想见见兄弟吧。
张茶花同样很兴奋,经常和俞常存两个在一起讲古,说说他们年轻时候的事情,都是不知道说了多少遍的事了,现在说起来还是津津有味,不觉厌烦。
俞青山看着他们这兴奋劲儿,感到高兴的同时也觉得头疼,他要怎么把小安辞职在特区做生意的事情一点点透出去?
果然,当爸妈的上辈子就是欠了儿女,这一辈子来给他们还债的。
他不提前说说,最后露馅了,那太刺激了,怕上了年纪的老人接受不了。
他最终决定在一边敲敲边鼓,说谁谁做生意赚了多少钱,谁谁做生意给家里买了什么东西,他经常说这个,张茶花起了疑心,问他到底为什么说这个,这不是他以往的风格原因。
俞青山犹豫了下,就说了,张茶花愣了一下,但是出乎意料的,她没有多少的不满,情绪平和,“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小安婆家知道,生意做的好,日子也过得好,那就可以了,做什么工作有什么关系,这工作不就是为了给自己提供更好的生活吗,小安现在做到了这一点,还这么能干,你该为她感到高兴和骄傲。”
这让俞青山都哑然了,他没有想到他妈会这么开明。
对比之下,他是不是太落伍了?
在另一头,崔玉凤听到俞叶归说起这事,当时就皱了眉头,“你没有,认错吧,他们是真的?会不会太巧了?你才回去那边多久,就知道了这件事,会不会是提前知道了我们这边的情况,所以故意设了这么一个局?”
俞叶归摇头,“妈,这件事情我打听过了,他们这寻人启事陆陆续续的登了都快一年了,一年前我在英国,你们在香港,根本就顾不上那头,我现在会跟着到特区那边也是巧合,本来我大概率会去日本的。”
“而且我觉得他们故意贴上来的可能性不大,我们家的情况还没有好到那个地步,就是中等家庭,他们那边日子过得也不差。”
崔玉凤哼了声:“你怎么知道他们日子过得不差?他们说你就信了?你怎么知道不是骗你的?”
她的态度全是质疑。
俞叶归就叹息:“妈,你儿子我还是小孩吗,这点眼力我还是有的,那谈吐,要是家里条件很差,养不出来,我们吃饭的地点、对方吃饭的仪态,我都有仔细观察,我后来还托人打听了,他们过去特区的时间不短了,一年左右,他们都是大爷爷的子孙,那个侄子在工地,手底下有几十个工人,至于那个侄女,她是青木大学的大学生,现在在特区开厂,生意都做到国外去了,她厂里生产的火锅底料我们家还买过,妈,你忘了,就是上回我回来的时候你买的那个,味道确实好吃,也方便,这日子过得不差,有必要故意骗我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