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的商队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海上商队。那个周期更长,他们居然只将东西卖了钱,就直接回来了。
桂香也纳闷,“是啊。真的是银子,我还亲眼看到过呢。不过外面的银子跟咱们的银子不太一样,成色很差,估计需要重新炼制。”
多年从政经验,刘青文觉得这事有蹊跷,立刻派人调查。
虽然商队有意隐瞒,但刘青文派去的人还是很快从船员口中套出话。原来这些商船之所以运回白银,是因为他们途径一座岛,岛上百姓发现银矿,白银价格极低。所以他们只靠运回白银就能赚一大笔。
而且运回白银不需要交税,无疑就省了一大笔钱。
刘青文思虑再三,写了一封信,打算将信随着年礼一块送到京城。
他写完信后回了后院。
桂香正在安排下人做针线,见他来了,立刻让下人退下,给刘青文倒了一杯茶润润口,“你在知府位置上待了六年,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京城?”
刘青文笑道,“怎么了?你以前从来不问这些的,今儿怎么突然想起问这个了。”
“这不是大郎马上就要说亲了。咱们总不能在这边给他找个媳妇吧?我还是想到京城给他娶一个,不说旁的,至少娘家走动也方便一些。”
因为刘青文自请出族,每年可以走动的亲戚极少。
在外地待久了,他们就明白一个道理,当地人始终排斥他们。
也幸亏他们是官眷,要是换成普通百姓,不定要怎么被人欺负呢。
刘青文想到大儿子,心里也有些着急。他倒不是着急儿子的婚事,而是儿子读书天分不如他,他想让大儿子到京城读书,开阔下眼界。
只孩子才十二岁,这么小,他也不放心。
刘青文左思右想,“要不然我问下干爹?”
桂香有些迟疑,“这样会不会不太好?如果你写信问干爹,他会不会以为你想调回京?”
虽然他们确实想回京,可是直接问干爹,有种想求他帮忙的意思。桂香还是不想□□爹这么大的人情。最主要是她担心干爹会为难。毕竟干爹是户部尚书,不是吏部尚书,把从四品官员调到京城,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刘青文思忖再三,终于狠下心,做了个决定,“那就不问了。你给大郎收拾一下。过几天商队出发,你让大郎跟着商队一块去京城。咱家大郎去国子监读书吧。他这年龄也够格了。”
桂香都听呆了,“啊?他才十二岁,你就让他一个人去京城?”
“你给他多安排几个下人。”刘青文想了想,“你要是实在不放心,就请干娘帮忙盯着点。”
桂香还是舍不得,这天高皇帝远的,她儿子才十二,一直都待在府里读书,没经过什么事,突然就让他待在京城,要是不小心惹怒了谁,那可怎么好?
“可他只是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