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闻识等人固守鼓楼已经三日有余,正是因为那一晚她留了心。
所以在禹州城内发生兵变的第一时间便组织起了人手进行抵抗,还顺利派出了锦衣卫让严州能早做准备。
禹州乃直隶州,为三司设立之所,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以及都指挥使司都在此处。
布政使姚元望大人乃皇上亲信,闻识来禹州后便一直在布政司办公,因是查案与按察使亦有不少合作。
只有都指挥使荀简,唯一几次接触便是他为士族当调停人。
荀简背景干净,还是林下书院出身,是前几年江南官员大清洗后缓慢上位的,本没有可怀疑之处。
然而闻识来禹州后却发现,他与白云山庄在私底下有不少联系。
不知该说幸还是不幸,闻识不好的预感在天亮以前便应验了。
都指挥使荀简当夜打开城门,引兵进入禹州,直指承宣布政使司以及提刑按察使司。
布政司与按察司掌管行政与司法,手下衙役、捕快的战力自是不能与都指挥使手下的军队相提并论。
更何况是在这样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短兵相接只可能兵败如山。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因闻识的谨慎,锦衣卫更早侦查到了情况,并及时汇报给了闻识。
在荀简率兵到达两司之前,两司仅有的兵力在布政使以及按察使的率领下顺利汇合,并在闻识的提议下转移到了鼓楼之中。
禹州城中,也就唯有鼓楼有些易守难攻之势,加上他们手中有火器,或可压制坚守些许时日。
闻识、霍梧桐等人自是身手不凡,若借着雨夜也不是不能趁乱逃走。
可是两司的官员及其家人多的是老弱妇孺,她们与锦衣卫能逃,这些人又能到哪里去呢?
所以闻识只派了几名锦衣卫去严州报信,自己却留了下来,与姚元望等人一同面敌。
荀简并非有勇无谋之辈,见闻识等人火铳火力强劲,短时间内攻陷不下,立即转变策略,叛军不仅快速掌控了禹州,且迅速「攻」下了江南三州,对他们却只是围而不攻,想要将他们耗死在鼓楼之中。
不得不说,荀简的策略非常有效,不过仅仅三天,闻识等人便已遇到了麻烦。
两百多人匆忙转移到鼓楼之内,虽尽量带了一些干粮,但食物仍然极度缺乏。
也幸亏连续几日大雨,闻识让人尽量多接雨水,才保证了饮用水的来源。
荀简派人日夜骚扰进攻,百名弓箭手,十几辆弩车严阵以待。
闻识毫不怀疑,若是天晴,对方定然会使用火攻之法。
“闻大人,你吃点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