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为什么叫红顶商人胡雪岩 > 第83章(第2页)

第83章(第2页)

事,即着曾国藩酌带所部,前赴皖鄂交界,督兵剿贼,务期迅速前进,勿少延缓。&rdo;这所谓&ldo;贼&rdo;,便是捻匪。

捻匪原以皖北为老巢,自经僧王全力攻剿,流窜到湖北、河南一带。张洛行虽死,他的侄子张总愚亦非弱者;加以陈玉成的旧部赖文光由关中回

窜,因为&ldo;天京&rdo;已破,成了丧家之犬,自然而然地与捻匪合流,大为猖獗。朝廷深知僧王的马队,追奔逐北,将捻匪撵来撵去的打法,并非善策;一旦

疲于奔命,为捻匪反扑,非大败不可。同时,又因为僧王的身分尊贵,连西宫太后都不能不格外优容,是位极难伺候的王爷,指授方略,则&ldo;将在外君

命有所不受&rdo;;稍加督责又怕惹恼了他,索性独断独行。因此,倒不如设法让他交卸军权,回京享福,才是公私两便之计。

能代僧王指挥数省的,只有一个曾国藩。不仅威望足够;而且他那&ldo;先求稳当,次求变化&rdo;,以静制静,稳扎稳打的作风,亦正可救僧王之失。至

于筹饷之责,朝廷也想到了一个必不可少的人。

这个人就是李鸿章。上谕派他接替曾国藩,暂署两江总督;江苏巡抚则调慈禧太后的恩人,漕运总督吴棠署理。上谕中虽未明言,曾国藩带兵驻

扎皖鄂交界,从路粮台由李鸿章负其全责;可是这样部署的用意是很明白的,第一,曾、李师生,&ldo;有事弟子服其劳&rdo;,天经地义;第二,李鸿章带兵,曾

国藩替他筹过饷,如今曾国藩带兵,自然该李鸿章筹饷;第三,两江最富,是海内最主要的一处饷源,所以谁当两江总督,都有筹饷的责任。

这样的安排,就大局而言,不能算错;只是委屈了曾国藩,便宜了李鸿章与吴棠,可也就顾不得那么许多了。

再有一个是杨岳斌。他是与彭玉麟齐名的水师名将,本名杨载福;因为同治皇帝这一辈,玉牒谱系上第一字为&ldo;载&rdo;,不免有犯讳的不便,所以

改名岳斌。当江宁未克复以前,他已升任陕甘总督;打算赋以敉平回乱的重任。回乱不仅生于陕甘;也生于云南与新疆。云南将次平服,而新疆方兴未

艾;朝廷寄望于新封子爵的鲍超,特降温旨,认为新疆平乱,&ldo;非得勇略出群如鲍超者,前往剿办,恐难壁垒一新&rdo;,所以命曾国藩传旨鲍超,在他回

籍葬亲的两月假期一满,&ldo;即行由川起程,出关剿办回乱。&rdo;恭王和文祥知道鲍超好名,特地拿乾嘉名将杨遇春,与他相提并论,很灌了一番米汤。上谕

中说:&ldo;从前回疆用兵,杨遇春即系川省土著,立功边域,彪炳旅常。鲍超务当督率诸国,肃清西陲,威扬万里,以与前贤后先辉映。该提督忠勇性成,

接奉此旨,必即遵行,以逼朝廷委任。&rdo;话说得很诚挚,而命曾国藩传旨,亦有暗示他帮着催劝之意。无奈曾国藩对湘军的急流勇退,明哲保身,早有

定算;鲍超是他的爱将,当然要加意保全,所以只是照例传旨,并不劝驾。再有一个朝廷寄以重望的,便是左宗棠。他是现任的闽浙总督,由江

西瑞金为鲍超所败,而窜入福建境内的李世贤、汪海洋两大股,顺理成章地

该由他负责清剿。左宗棠不是怕事的人,对此亦自觉当仁不让,义不容辞;可是朝廷一

连串的处置,却使他即气又急,愤愤不平。首先大失所望的是,浙江巡抚派了马新贻;蒋益澧落了空,也就等于

是他失去了浙江这个地盘。其次是李鸿章调署两江,名位已在己之上,使他很不舒服。其次是在江西的陕甘总督杨岳斌,奉旨迅即到任;朝廷责成浙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