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上谕下来,竟是&ldo;刑部员外郎刘锡鸿着即开缺。以五品京堂候补,并加三品衔,充出使英国副使。&rdo;这种例子,殊为少见;其中有个内幕,军
机大臣李鸿藻对郭嵩焘的态度,有些怀疑,怕他出使后,处处帮英国人讲话,因而提拔刘锡鸿,以副使的身分去钳制正使。
这刘锡鸿是个不明事理的人,以为李鸿藻派他去当&ldo;打手&rdo;,所以谢恩以后,便去看郭嵩焘,责问他为何不保他当副使而当参赞?说他不够朋友,
另外还有很难听的话,等于是骂了郭嵩焘一顿。
郭嵩寿气得半死,总是遇到这种恩将仇报的人,只好自怨命中注定。后来刘锡鸿果然处处跟他为难,而且大吵大闹,不顾体统,郭嵩焘写信给李
鸿章,形容共事为&ldo;鬼嗥于室,狐啸于梁&rdo;,公使馆的上下不安,可想而知。其时刘锡鸿已调充驻德公使,可以单衔上奏,彼此互劾,而由于刘锡
鸿有李鸿藻撑腰,占了上风。李鸿藻的门下,赫赫有名的&ldo;翰林四谏&rdo;之一张佩纶,上奏&ldo;请撤回驻英使臣。&rdo;郭嵩焘大为泄气,一再求去,终于在光
绪五年七月改派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接替郭嵩焘,不过刘锡鸿亦同时垮台,
改派郭嵩焘所欣赏的李凤苞使德。这时李鸿章办争的结果。郭嵩焘在英国博得极好的声望,所以于郭之去,多表惋惜。郭嵩焘原
配早死,继室下堂,只带了个姓梁的姨太太赵贡,照她的身分是不能觐见维多利亚女王的,竟亦破例特许。
但在英国如此,回国后郭嵩焘自知李鸿藻这班人不会放过他,而且已六十二岁,因而决意引退,一到上海即称病,不回京复命,而请开缺,终得
如愿以偿,回湖南后住在长沙。身虽在野,并不消极,关于时政,特别是洋务方面,常跟李鸿章,曾国荃书信往来,细作讨论。日子过得也还闲适。
这一年‐‐光绪七年,郭嵩焘年初年尾有两件比较快意之事,一件是二月间,调回国充任通政使司参议的刘锡鸿,因为李鸿章敲掉了他的&ldo;洋饭
碗&rdo;记恨在心,奏劾李鸿章跋扈不臣,俨然帝制。李鸿章正在红的时候,刘锡鸿自不量力,出以此举,自然是自讨没趣,上谕斥责其&ldo;信口诬蔑,交部
议处。&rdo;结果竟落得个革职的处分。
再一件就是左宗棠来拜访。排扬阔极,顶马、跟马、高脚牌,前呼后拥一顶绿呢大轿,内中坐的是头戴宝石顶、双眼花翎,身穿四开禊袍黄马褂,
鼻架一副大墨晶镜的东阁大学士恪靖侯。首府长沙知府及首县长沙县,早就在郭嵩焘家附近,清道等候;湖南省的藩、两司、修补道等等,亦来站班。
可是郭家双扉紧闭,拒而不纳,左宗棠只好在大门口下桥,由戴红顶子的&ldo;材官&rdo;上门投帖。
&ldo;不敢当,不敢当!&rdo;郭家门上到左宗棠面前,打千说道:&ldo;请大人回驾。&rdo;左宗棠早已料到有此一着,一点都不生气,和颜悦色地答说:&ldo;你跟你
家老爷去回,说我是来看五十年的故人;便衣不恭敬,所以穿了官服来的。&rdo;门上一进去,久无消息;首县看&ldo;爵相&rdo;下不了台,硬闯进去跟郭嵩
焘打躬作揖,说是如果不见,全城文武亦都僵在那里了。请他体恤下情。总
算说动了郭嵩焘,开正门迎接,不过他自己只是站在大厅上等候。
&ldo;老哥!&rdo;左宗棠见面便说:&ldo;宗棠无状,特来请罪。&rdo;接着,拂一拂马蹄袖,捞起四开禊袍下摆,跪了下去。&ldo;不敢,不敢!&rdo;郭嵩焘也只好下跪答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