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共产党则是前年底成立的,据印度政府调查该党主要力量在拉达克地区,已发展了4千多党员,在地区议会已占有3个议席。但大多数是在地下活动的,在山区该党的人民军游击队已经拥有大片的根据地,印度政府军和准军事部队根本不敢去扫荡,他们知道该党和人民军的背景。他们中间有少量的印共党员,但不受印共中央领导。
但最耀眼的明星非泰米尔人民党的贾孟德兰莫属,他领导的泰米尔独立联盟于上月初改组为人民党,党纲是率领泰米尔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是最&ldo;年青&rdo;的共产主义政党。&ldo;社会主义&rdo;这个理想在印度倒是相当深入人心,当年印度自称是社会主义国家,可是不被前苏联承认,还无缘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呢。贾孟德兰在威哈什加的引导下愿意接受这个纲领。这当然在印度引起了轰动,而接下来的形势发展更是让纳亚拉瓦政府叫苦不迭。
去年12月22日成立泰米尔人民共和国后,在威哈什加的引导下贾孟德兰同意实行多党政治。拉杜德领导的&ldo;泰米尔统一联盟&rdo;,以及剩下的3股小武装在交出武装后,成立了统一联盟党、农民阵线、民主党等党派参加了联合政府。泰米尔人民军又得到了我军的全力支持,一大批干部前来我国进修和培训,我军不但派遣了大批的教官,而且有一大批志愿人员进入泰米尔,主要担负防空、后勤运输、医务等任务,一般不上前线直接作战。一时间泰米尔民族解放阵线声势大振。
到3月2日印度南方形势再次大变。当时印军调集了南方所有能机动的正规军98000人加上6万准军事部队在围攻泰米尔共和国首都塞勒姆市,人民军仅以4万兵力依托预先构筑的坚固工事,大量杀伤印军后已经撤守到几乎空无一人的市区,与印军展开巷战。而12万人民军的主力于凌晨突然对印军南方海军区司令部所在的科钦基地和南方空军司令部驻地特里凡得琅基地发起攻击,其中当然有我军精锐-特种兵部队的志愿人员参与,准确的情报、闪电般的奇袭和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力,让印度守军无从实施有效的抵抗。到傍晚时分人民军几乎同时攻占了这二大基地,基地的2万8千印军被全歼,缴获了价值连城的作战物资。而且如约把这二处基地委托我军接管,表面上则是成立了人民军的海军司令部和空军司令部。整个夜晚这二处基地彻夜忙碌地接受人员和装备,进行防御的部署。
此战震惊了印度朝野,他们难以接受这一事实,纷纷质问军方是如何剿匪的?陆军参谋长达维尔多上将真是有苦难言,印军去年的海上大溃败绝对不只是损失了航母群,而是几乎失去了整个海军,不仅主要战舰损失殆尽,而且孟买、维沙卡帕特南、果阿等最重要的海军基地被摧毁,海军陆战队全军覆没。而且空军也陪绑损失了近四分之一的战机,导致印军军力的大幅度下降。可是政治家们继续&ldo;压重担&rdo;:尼泊尔虽然主要是&ldo;志愿人员&rdo;在那里作战,而且是连战连败,但如果不是军方在全力支撑,他们早就不复存在了。现在战争已经接近边界了,军方不得不部署重兵以防不测。斯里兰卡战争仍在高强度进行,有9万重兵陷入了那里。印中海上冲突是结束了,中国的远征舰队也基本上回国了,留下的一个航母群是部署在甘岛基地的,但是中国的志愿军仍在斯国作战。为了维持这支9万人的远征军,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而老对头巴基斯坦趁印军衰弱之机在边界和克什米尔部署重兵,印军也不得不列重兵以防御。那么印军能有多少&ldo;重兵&rdo;来应付呢?
陆军参谋部发现中计已经来不及了,人民军和游击队大肆破路,完全困住了正在塞勒姆市围剿的印军。那么印军为什么不调集空军打击力量呢?他们已经没有钱来恢复那支曾经让他们自傲过一阵的空军了,一旦在南方消耗殆尽,就没有力量来抗击北方巴基斯坦的进攻了。印度政府被迫准备与泰米尔解放阵线认真地会谈了,并正在通过美国人斡旋印斯和谈的可能性。
印度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北部的印度河、恒河流域,南方的泰米尔地区是另一块富庶之地。泰米尔族占印度总人口的7%左右,由于印度的人口此时已近11亿,那么就是7700万,加上这一地区的其他种族,泰米尔地区的人口约为1亿,独立的话那是一个很大的大国了。贾孟德兰现在开始准备控制这一地区,自然是重量级人物了。
在新闻发布会上贾孟德兰首先宣读了泰米尔人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联合声明,大意是两党建立了兄弟党的关系,中共全力支持泰米尔人民党领导泰米尔地区的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抗击新德里的残暴统治。人民党支持中国人民的统一大业,两党将全力推动中国和泰米尔地区的全面互助合作。
美国记者问:&ldo;人民党已经建立了人民共和国,怎么还用&lso;地区&rso;来称呼呢?&rdo;
&ldo;我们正在与新德里谈判,今后是否完全独立取决于新德里,他们如果接受我们的自治条件,我们可以留在印度联邦,否则就彻底独立。&rdo;
印度记者问:&ldo;你们与中国的全面合作合作,包括军事吗?&rdo;
&ldo;全面的意义非常广泛,我认为你的理解是正确的。&rdo;
&ldo;中国支持别国的分离势力是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准则的。&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