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方案是a行动计划的基础,前提是台岛内反台独势力无所作为。即使台军有1个旅或一支舰队投向统一的力量,基本也是如此行动。当然有了这些力量的支持,可以加快战争的进程,减少我军人员损失,也可多保留一些台岛的防御设施。行动的指挥将作相应的局部调整。
第二阶段的第二方案,前提是在我军大规模展示力量和士气的震慑下,岛内台军反台独的支持统一力量不愿意为台独殉葬,他们又足够的强,至少能控制14的军事单位。我军的第一波登陆部队完全可以在他们的掩护下登岛并作战役展开,那么就不必以导弹攻击台军的军事设施,以保留为今后国防之用。这是我们全力争取的最佳作战方案,经过努力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台军一向是在国民党的控制下的,民进党在台上时即使有吕屯奎等国民党内一小部分台独势力的支持,也未能完全控制这一庞大的军事机器。国民党的再次上台后大力排挤台独系,又夺回了很大的份额。本次的台湾&ldo;总统&rdo;选举民独党将再次上台,台军的内部矛盾将极度的激化。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联合反台独的支持统一力量,一举铲除以吕郑为首的台独势力。实现这一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美军干涉的借口,从而减少整个中华民族的损失。
该方案的要点是,仍然以我为主,控制战役的全局。那些国民党系的部队不会有多大的战斗力的,我军的登岛部队基本上仍是30万,第二阶段的登陆地点将根据策应力量的所在地作调整,兵力不变仍为10万。
x时前的24小时和6小时可以通过y-17、z-17、歼-17t把更多的突击队员投送到这些&ldo;统一&rdo;系部队的所在地,总攻前他们将借助统一力量的旗号潜伏到附近的机场和港口。
x时,庞大的机帆船队如期出击,它们将极大的牵制台独系的军力,以及参与干涉的美军舰载机力量。我军不再进行全面的导弹攻击,先遣突击队在统一系台军的支持下夺取机场和港口。这可以大大加快兵员输送,机降与伞降、抢滩与码头卸载的差别是人人知道的。台军中的有识之士应该明白,铲除台独势力的速度越快,台湾的民生、经济受到的损失就越小,解放军的伤亡也会降到最低,那么最终统一后的台湾省政府得到的优惠条件就会更多些。
首批登岛部队的任务是把台岛统一力量控制的分散地域连成一片,以利后续部队的大规模登陆。在统一力量的协助下将顽抗的台独力量分隔包围,在下阶段予以全歼。尤其是以地痞流氓组成的地方民防队,他们是台独分离势力的社会基础,必须全部将他们消灭。不能给今后的台湾省政府留下包袱和隐患。
第三方案,不愿意为台独殉葬的台军统一力量能控制大局,接受中央政府和平统一的条件。中央提出的和平统一的最低纲要是:台湾岛内的一切台独分裂活动均属非法,坚决予以铲除;金马地区的台军全部撤回台岛,愿意留下复员安置的,由中央政府负责;澎湖列岛乃我国最佳的航母基地,将由中央的海军接管;台岛的花莲-佳山基地由中央驻军接管,驻军不超过1个师的陆军、1支不超过10艘导弹驱逐舰的护卫舰队和1个师的海军航空兵。中央驻军负责台湾地区三分之一的防务任务。台湾地方政府可以拥有军队,他们负责其余三分之二的防务。从军事上来说,能避免美军的军事干预,台湾的防御系统的损失也最小,有利于统一后我国的防御。但从政治层面上讲,台岛的分离势力未遭致命打击,会伺机作乱。这一点不在本方案的讨论范围。
此种情况下,我军的行动仍然以我为主,协议一生效,我军在内线力量的支持下立即将第2陆战师开赴花莲-佳山基地,控制住基地,海航4师、南海舰队的第1护卫舰队和安徽号航母群立即分别进驻佳山、花莲基地和澎湖基地。他们的进驻将压制住台岛内的分离势力,展示中央政府的军威。其后的第三阶段作战行动将不复存在。
a方案的第三阶段作战行动:
当然与第二阶段要衔接的。以第一种情况而言,这是打击强度最大的,也是最基本的。在台岛南部已经集结了我军的10万将士,他们将实施三路并进的&ldo;北伐&rdo;。首先由中央发表声明,&ldo;台湾地区的各县市和各军事单位都可以接受和平统一的条件,退出内战。今后台湾省政府将充分吸收地方人士参加。…&rdo;以此进一步分化台军。
北伐军的中路是2个高原山地师和2个山林师,他们沿中央山脉西麓在棱线上向北推进,主要任务是歼灭台独势力的工具――民防军,并夺取台军在二线的军火库。他们还以居高临下的态势威胁在西部沿海平原顽抗的台独系部队。台军内根本没有能与这支高原、山林中的百战雄师相抗衡的队伍。
西线是北伐的主力部队,台湾岛的西部平原靠海又窄长,最宽处不过37公里,一般仅20公里上下,最窄处仅几百米宽,并被台湾山峰上流下的上百条河流切割成小块,台军的守备旅被分割成许多小集团。在掌握了海峡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后,我军强大的海上舰队和攻击机群将摧毁河流上的桥梁,切断台湾守军的相互联系。我军的王牌38军、54军都将投入作战,作战的方略是,利用河流阻截台军向南部集结,由南向北逐块歼灭顽抗的台军。实施的是完全的歼灭战,围住一块就予以全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