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醒狮头 > 第832章(第1页)

第832章(第1页)

首批为&ldo;红箭&rdo;研制的&ldo;雷霆30&rdo;速射机炮发射的是30毫米炮弹,这又涉及引信的装定,这个难题也被攻克了。它有6根炮管,每根压了15枚炮弹,可分二次发射,也可一次齐射,齐射时射速高达18万发分钟,那是极为惊人的。它没有任何机械装置,可靠性极高。由于在3万米以上的超高空发射,特殊设计的炮弹有效射程为3。5千米。

由于炮弹是从速度为6马赫的战机上发射的,又是在空气极为稀薄的3万米左右的超高空飞行,所以能击中3。5公里外以6马赫速度飞行的&ldo;曙光女神&rdo;。

导弹研制组设计的&ldo;霹雳-21&rdo;e型为主动雷达导引(由于超高速飞行在弹头会形成热障,无法使用热成象红外寻的器),但关键的是高超音速发射的问题。一般的空空导弹都是在亚音速发射的,战机的超音速飞行时,机头和导弹头的激波锥会相互干扰,导弹发射时在离开发射架的瞬间会发生危险的震动。鉴于歼-21的特殊任务,一架歼-21只装2枚导弹,采用特殊的内置式弹舱,弹舱的前后都有小舱门。发射时小舱门打开,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大于阻力时,导弹如同无后座力炮弹般地发射出去。导弹的最高速度为8马赫,是迄今为止速度最高的空空导弹,当然载机必须为它提供4马赫以上的初速。最大射程为40公里(追尾时)。

霹雳-21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在3万米以上的超高空空气非常稀薄,如果采用气动舵面,那么弹翼就会很大,就难以内置。此时我军科技人员已经解决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磁流体推力矢量控制的问题,大大缩小了弹翼。霹雳-21的过载负荷还达到30g。弹头的寻的器配备了曲面相控阵雷达。

&ldo;红箭&rdo;的心脏――cy-1大推力超音速燃烧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再次得到了简化,应用了空射反卫星导弹的技术,飞机上增加了一个液氧罐,在起飞和着降阶段,关闭进气口向燃烧室喷吹纯氧助燃,当&ldo;红箭&rdo;加速到1。5马赫时停止吹氧,此时进气口的动压就足以将空气压入燃烧室。这也是依靠钨基高温合金制造燃烧室才能成功的,否则纯氧的燃气温度会烧毁燃烧室,而且为了适应两种燃烧模式,以钨基合金制造了可变开口度的喉管和喷管。

关总提到的每一件部件都是尖端技术的结晶啊!

关总动情地说道:&ldo;我们能按计划研制出&lso;红箭&rso;的原型机,完全是得力于赶上了我军第二轮装备研制的高潮。镁钠合金的比重仅为钛的14,而高温强度则接近钛,能承受6马赫时的热障。它的加工性能甚至比铝合金都好得多,它可以焊接。&lso;红箭&rso;的85%部件是由镁钠合金制造的,重量轻而强度高。所以我们一次能拿出3架原型机。

供电和制冷系统得到的助力就更大了,重量减轻、活动部件减少,使整机的可靠性大幅度提升。&rdo;

当然&ldo;红箭&rdo;的关键是速度和升限。航空专家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突破了6马赫的热障关,2台cy-1型超音速燃烧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的强劲功率足以把&ldo;红箭&rdo;加速到这一极速,可是迎风面的激波会把空气升温到380度以上,而且机体各处的加热不均匀,导致各部件之间产生危险的应力。为此相关部门研制了能适应这种高温的雷达罩、轮胎、润滑油、密封件等特殊材料。结构专家则设计出预应力的结构以消除热应力。冷却系统的专家充分利用燃油来带走散热器产生的巨大能量。…

在36000米的高空已经接近了真空,这又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飞行服几乎就是宇航员的宇航服,救生设备更是复杂。&ldo;红箭&rdo;作为截击机不同于&ldo;曙光女神&rdo;还必须跟踪锁定目标,发起攻击。飞行员在如此着装下难以作出复杂的动作,对射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要求很高。这一切连航空大国――美国的设计师也是没有遇到过的,我国的设计师挑战极限,终于获得了成功。我国的宇航部门是他们最有力的支持单位,帮助他们进行各种高速、高空的试验。正是这种社会主义大协作的精神使我们能在较差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系列的奇迹。

仅有优良的战机还是不够的,它必须有系统的支持。例如,必须能远程探测到隐形目标,并引导战机跟踪锁定它。在本世纪初我军已经拥有探测到&ldo;曙光女神&rdo;踪迹的装置。利用吸波材料受到高功率电磁脉冲照射的瞬间会急剧升温的特点,高灵敏度的红外成象装置可以在接近外层空间的背景中检测出它的身影。这套装置还不怕雷达干扰机的强烈干扰,因为雷达波仅仅作为加热&ldo;曙光女神&rdo;蒙皮的辐射源。它将引导&ldo;红箭&rdo;去追杀&ldo;曙光女神&rdo;。

关总还动情地对王刚说道:&ldo;我们能在如此差的基础上,拿出&lso;红箭&rso;的原型机,还得益于几位俄国专家的鼎力相助。像空气动力学专家瓦西里和冷却系统设计师霍洛多夫都是顶尖的专家,也是苏共党员。他们帮助我们不光是为了钱,还为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中情局曾经通过他们的朋友来高薪挖角,他们不为所动,反而动员了好几位在美国赋闲的核武器专家朋友来我国工作呢。&rdo;

王刚指出:&ldo;前苏联解体了,但是共产主义的真理并未从真正的共产党员心中被抹去。我们的前辈明智地大规模引进了前苏联的不少专家,为我国武器工业的发展增添了助力。美国人只是高傲地出高薪把一些专家养起来,我们是高举共产主义的大旗,所以得道多助。你们与他们共事应该以诚待人,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