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玩明日之后耗流量快吗 > 第499章 舍得三十四(第1页)

第499章 舍得三十四(第1页)

大华民国的扩张确实到了极限了,除了欧罗巴、乌思藏、阿拉伯半岛以及一些零星的海岛和半岛之外,几乎已经把中洲囊括到疆域之内了,虽然没有实际测算过疆域面积,不过控制的疆域预计在三千五百万平方公里以上,除去沙漠和雪原,宜居地也在一千五百万平方公里以上。

而大华民国建国之初只有六千多万人口,育龄妇女约一千五百万,在鼓励生育的国策下,每年约有八百万新生儿出世,除掉死亡人口,每年约有六百万的人口增值,到了华历十二年,大华民国约有公民一亿三千万。

一亿三千万的人口,就算是加上准公民(居民)和奴工,也不超过两亿人,却占据三千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可谓地广人稀,如果再大肆扩张,反倒是得不偿失了,毕竟守业与创业是同样重要的,开发不到那占领下来也没用。

地多人少,如何管理这辽阔疆域也是让人头疼的问题,虽然周边已经没有可以威胁到大华民国的国家和外部势力,但是内部还是可能出现割据势力的,不得不居安思危。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力,大华民国势必要加强中央集权,军权财权人事权全部收归中央。当然,中央集权并不等于总统集权,在集权的过程中,权力扩大的是军委、参议院和行政院等部门,总统的权力反倒是被削弱了,这也是周天寿处处被掣肘的原因。

总统权力受限,这也是宪政的要义之一,在和平年代,总统的权力确实应该被关进笼子里,周天寿作为战后的总统,也是第一个被限权的总统,他虽然感到有些憋屈,不过也不好抱怨什么,其实,就连有呼风唤雨之能的万磊,在执政的时候也有意识地给总统大权上枷锁了。

所谓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总统权力受限,对周天寿来说也并非一无益处,最起码,他要操心的事少了,责任也轻了,平时只需要在参议院和众议院提交的议案上签字就行。

要不是想干出一翻利国利民的实事为自己在青史上留下美名,他还真不想搞迁都这种烦心事,毕竟他已经达到了权力的巅峰,以后卸任大总统一职,也可以像万磊那样以国公的爵位退休,甚至还可以像万磊那样在海外得到一块大封地,名利双收是肯定的了。

刘志忠从大东洲返回北平汇报此行结果,他看过万磊写给他的私人信件之后,周天寿也觉得万磊的办法好,搞多都制表面上看似在和稀泥,调和各派系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却是立意深远。

多都制表面上看好像是分散了国家权力机关,实际上中央权力非但没有被分散,反而更加集中。将西安和金陵两大城市升格为军事首都和经济首都,一来可以用辐射效应加强相关地区的控制,二来可以用聚能效应来拉动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造就更多的城市圈。

而更重要的是,西安与金陵两都是北平都的引伸,如果把北平比做是头,那西安与金陵就像是两个打出去的拳头,一个拳头压着军队,一个拳头压着钱袋,两个拳头都要听北平这个头的。

当然,搞多都制也是有风险的,一不小心就会搞成分离势力,所以万磊在信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对两个新都进行控制。军委可以派驻西安,但是参谋总部一定要留在北平,因为军委是北平军的心脏,参谋总部才是北平军的头脑。

至于金陵城,可以把财政部工商部农林部国家银行等国家行政部门移过去,但是负责财政审计的国家审计署必须留在北平,行政院、参众两院、都察院与法院的总部都要留在北平,以确保北平的第一都地位。

其实,多都制并非万磊产创,在历史上很多个王朝也是实行多都制的,比如说盛唐,东都洛阳与西京长安并立;元朝也是如此,大都与上都并存,这两个朝代都没有因为两都制而出问题,这就说明多都制是可行的。

这不,当周天寿向参议院抛出要将西安升格为军事首都、金陵升格为经济首都的提议之时,多数参议员只是短暂的惊诧,随即就开始扎堆议论。而经过几天的串连与交流之后,参议院对建新都一议进行集体表决,最后以七成以上的赞成票通过。

得到参议院的经过之后,此议案在提交众议院审议时也没有越到什么阻力,华历十三年一月二十二日,周天寿正式发布总统令,确立实行一国三都制,并指令行政院划拨专款扶持西安与金陵的城市建设。

总统令一出,关中地区与江南地区的百姓都欢腾了,周天寿也籍借此事获得了更高的民意支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又接连提交了几份议案,都得到了参众两院的通过,其中一份议案是《鼓励移民法草案》,依照这一草案,大华民国的公民与居民都可以申请移民大东洲,大华民国政府保留移民者的公民身份,公民可以自由地往返于大东洲与中洲之间。

周天寿搞了这一个鼓励移民法案,并非只是对万磊的投桃报李,其实也是给自己辅后路,因为他自己也是迟早要卸任总统一职的,以后在海外搞一块封地,也是需要移民的嘛,利人利己的事傻子才不干。

鼓励移民法案也是在一月底发布,这引起很多生活在底层的居民的热烈欢迎,因为在此法案中明确规定,居民申请移民大东洲的一获得通过,就可获得公民身份,就不再低人一等了。

除了那些居于底层的居民热心移民之外,一些生活不得志的公民也有意于到大东洲去闯荡一翻,以改变自己的现状,所以从二月初,被父亲派来主办移民事宜的万远就收到了数以万计的申请书。

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万远并没有见人就收,而是先细细地筛选,好吃懒做的二流子不要,娇生惯养的小皇帝不要,只要吃苦耐劳且有一技之长的人,毕竟大东洲尚处在开发之初,生活条件艰苦,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移民者的。

另外,这些人被带到终远城之后,还要参加军事特训,不但要学会求生的本领,还要学会服从领导,因为大东洲需要的是移民军,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移民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