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法甄别目标真假的情况下,只能全部摧毁。
结果是,前面刚刚完成轰炸,后面又出现了更多的防空雷达,根本炸不完!
与中**队防空部队的持续战斗,加剧了美韩联军的弹药消耗速度。
帕特里奇一度想请求出动b-2a,去轰炸那些防空阵地。
轰炸机部署在国内,不存在弹药短缺的问题。在使用小直径炸弹的时候,b-2a一次能够携带上百枚炸弹,攻击上百个目标。只需要十来架b-2a,就能摧毁所有真假目标,达到压制目的。
只是帕特里奇没有这么做,因为谁也不能保证b-2a不会被击落。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美国空军才损失了好几架f-22a,其中四架就是被中**队的防空系统击落的。
唯一让帕特里奇感到庆幸的是,中国空军总算无法反扑了。
如果中国空军有更多的先进战斗机,结果恐怕很难设想。
只不过,打到这一步,帕特里奇最初确定的作战计划肯定行不通,必须调整部署,把兵力集中到某一方向上。
丹东,成了不二选择。
实际上,在帕特里奇制订的战略计划中,丹东也排在首位。
原因前面提到过,这里是美韩联军后勤保障的关键所在,在向内陆进军之前,必须打下丹东。
最好还能打下南面的东港。
明确了目的,美军的调整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四步兵师火速南下,增援正在丹东鏖战的第二骑兵师与a集团军,第七步兵师则原地踏步。
这一部署,充分反映出了帕特里奇的军事才能。
必须承认,这个之前有点得意满满的美军将领并不缺乏统军作战的素质,只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时过错而已。
也许有人认为,把第七步兵师留在长甸河口是一大败笔。
如果这支主力部队能够及时到达丹东,就能协助a集团军打下丹东。打下了丹东,整个战局就被盘活了,根本没必要让第四步兵师过来增援。至于守卫长甸河口的渡口,b集团军就能胜任。
再合理利用第四步兵师,说不定还能在打下丹东之后反戈一击,干掉盘踞在宽甸的第十五集团军。
实际情况真有这么理想吗?
关键就在b集团军身上。
虽然从编制上看,b集团军是韩军靠前部署的四个集团军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兵力多达二十四万,但是该集团军缺乏主力,就连二线部队也以战争爆发后组建的新军为主,战斗力可想而知。
让这样的军团守卫至关重要的长甸河口,有什么安全性可言?
要知道,第十五集团军是出了名的能打,还是罗耀武的嫡系部队。帕特里奇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只要第七步兵师离开长甸河口,第十五集团军就会迅速南下,以雷霆万钧之势击溃b集团军,切断中路大军的退路。
真要打成这样,帕特里奇要考虑的就不是如何打下丹东,而是如何把部队撤回来了。
当然,把第七步兵师留在长甸河口,也不仅仅是为了守住这里的渡口。
随着第四步兵师到达,第十五集团军将面临左右为难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