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英国人和法国人的船暂时只能停靠香港和马尾,虽然他们对这件事并不满意,但在这个时候华夏是不可能作出让步的。
英国人想要的利益可以从不受限制的贸易中获得,至于被禁制地鸦片贸易在英国国内也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路透社和新创办的《华夏时报》英文报将中国的情况详细地展现在英国人面前。一边是民主自由并且支持商贸的华夏,一边是保守腐朽的清政府,国内的政治偏向很明显,甚至连主张制衡的额尔金也被召回国内,原商务代表包令成为英国驻华公使。
英国在对美国问题上一直比较强硬,反对北方,因为北方希望保护美国国内的工业,实行产业保护政策,而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出口原料。输入工业品。
华夏一直在发展自己的工业,但是工业基础毕竟比较薄弱,英国商品地进口总量一直在增长,不过进口商品的结构也从过去的棉布、钟表、玻璃等为主转变成以机器、钢铁、电缆等工业品为主。
大量工业的输入是因为华夏目前的生产能力还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而这些产品地输入,也在不断提升华夏的工业生产能力。比如原本直接出口生丝甚至蚕茧,现在则很少出口蚕茧,生丝也是机器缫丝,还大量出口丝织产品。
原本中英贸易在去除鸦片以外的部分总额非常有限,毕竟只是几个通商口岸,这也是英法等国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随着鸦片贸易的取缔,华夏在东南沿海实行非常开放的贸易政策。普通商品的贸易额急剧增加,所以英国人对眼下地情况还算比较满意。
另外一点就是英国人在远东的商业贸易并不是都像华夏这样顺利,至少在日本的攘夷事件越来越多,日本流传的武士文化让这个国家很容易发生暗杀事件,多名英国商人在日本遇害,这让英国人对一些强藩很不满意,相比之下在中国这里就比较顺利。
叶枫这次前往上海,就是参加包令就职驻华公使的酒会,虽然总督府和内阁机构都设在杭州,不过在外事方面的中心依然还是上海。这是地理环境和历史决定的,内阁商务部也设在上海。就是为了顺应这样的需要。
包令在和叶枫的交谈中果然不断强调英国在华的商业利益,以及中英之间地贸易,也提出一些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希望华夏能够开放英国资本在华投资。
过去洋人也能在华经商,但只限于外贸性质地洋行,不能涉足国内贸易和工业生产,当然这种限制并不包括租借。以前英国人也不需要在华经营工厂。但是当华夏工业基础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英国商人出现在华夏的时候。很快就有人发现其中的价值。
总的来说,叶枫觉得投资是件好事,记得那个世界的中国就是在对外资开放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ldo;我想这一点是可以商量地,如果贵国有诚意地话。&rdo;
&ldo;总督大人请放心,英国的商人遍布全球,他们地到来一定会让华夏变得更好,就好像诺贝尔公司在英国做的那样,&rdo;包令微微笑道。
叶枫点了点头:&ldo;我想,如果是像诺贝尔这样的公司,华夏是肯定欢迎的,不过你也知道,如今华夏正处于战争状态,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审核,对于朋友我们欢迎,如果是敌人那就很抱歉了。&rdo;
包令轻轻抿了一口红酒,脸上堆满了笑容:&ldo;总督大人请放心,我们难道不是朋友吗?&rdo;
叶枫也笑了笑,虽然有些话没有说,但都心知肚明,叶枫不希望英国人和华夏的对手做交易,至少明面上不能做,针对的是英国人和湘军之间的勾结。
&ldo;作为朋友,我很欢迎英国的商人到华夏来,不过考虑到华夏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拿出一个可以操作的办法来,我会让商务部尽快草拟,如果贵国有这方面的人才,欢迎他们一起参与,&rdo;叶枫点到为止,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实际上很多时候他并不是好的谈判人选,不过是手中掌握着势,怎么都不会吃亏。
实际上中欧目前的贸易并不方便,从英国南部的普利茅斯港口出发,绕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到中国,以往中英之间的贸易多发生在英国的殖民地特别是印度和中国之间,不过随着中国需要商品的变化,印度生产的大量纺织品在中国的销售虽然有增加,但增加并不多。
工业化的纺织对比手工效率更高,但是要一下子摧垮国内的手工纺织也不可能,何况一些比较大的纺织工场已经在产业部的引导下开始实现机械化生产,印度的纺织品优势并不大。
不过华夏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破坏原本的手工经济,大量脱离土地的工人开始出现,对消费品的需求增多,加上大量的军购,所以英国人的商品倾销还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对于可能到来的商品倾销,特别是纺织品倾销,叶枫也没有过于担心,在他看来,未来那个世界国内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其中又以纺织品为最,全世界都是中国的纺织品,叶枫相信在没有技术差距的情况下,华夏依然可以重复这样的情形。相比较之下,叶枫更担心的是工业化会不会造成粮食产量的下降,以及粮食供给的紧张,华夏如今掌握的地方都不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不过这时候的广东、浙江和上海还是有大量的耕地,农业司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农学院对耕作技术和育种的研究,或许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