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从朱棣吃猪粑粑开始格格党 > 第九十九章(第5页)

第九十九章(第5页)

商队其他人看了看仍然葱葱郁郁的树木不说话了,岭南有冬天吗?

岭南的冬天就跟北方的秋天一样,不怎么有存在感,车队跨越葱岭改坐船,顺风顺水船只行了半个月就抵达了广州。

此时的广州已经有夷人出没,这并不稀奇,从汉时期,周边国家就已经跟这块土地通商,知晓这边情况,沿海派人过来通商再正常不过了。

广州进贡的香料犀角象牙等贡品不少就来自周边小国。

杨广一行人到来,广州刺史已经提前收到消息,殷勤在港口等待。

杨广并不喜欢广州这个名字,这跟他名讳冲了。

杨广情绪很低落,在自己搏命反抗玩笑似结束后。

他无法忍受这样的结局,他宁愿享受过之后轰轰烈烈死去,也不愿意什么都没做却要背负不属于他的骂名苟活于世。

杨广情绪不高,对待这偏僻之所的刺史也是爱答不理。

广州刺史仍然很谄媚,尽所能为这支特殊的队伍接风洗尘。

几日调整过后,连年幼的皇孙都恢复了过来。

杨广却沉醉在酒水中,试图用酒精麻痹自己。

皇孙杨昭前来请安,醉醺醺的杨广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冷笑一声,“不是最宠爱的皇孙吗?还不是送来一起流放。”

杨昭自小被养在祖父母身边,深受二人影响,独孤皇后支持杨广上位,未必没有最爱孙子的功劳。

人都会偏心,一个是跟父王对着干,总想试图将母亲权力从朝堂中驱赶走,一个早早生下嫡长孙,还听话,让娶谁娶谁,府里干净,在外也是众人称赞。

更不要说杨昭还是嫡子,太子至今未生出嫡子,嫡孙分量直接在独孤皇后心里加重分量,在独孤皇后看来,嫡孙才是孙子,庶出就是给口饭吃的阿猫阿狗,长大后分个爵位打发了,想要觊觎皇位是想都不要想。

杨昭生来就要做皇长孙,突然受到父亲牵连,祖母病重,祖父翻脸二话不说将他驱赶出京,年少的他还要照顾母亲和弟弟……

此时还受到父亲的讥讽,杨昭心里不是不难过,但更多是松了一口气。

他低下头奉上一封信。

“祖父让儿子抵达广州后交给您。”

老头子还有信交给他?

杨广迟迟没动,杨昭也没收回去,就这样父子二人僵持着。

不知过去多久

(),杨广嗤笑一声接了过去。

杨昭手放下,悄悄捏了捏发酸的手臂。

杨广面无表情打开信,信里还是老调重弹,让他好好经营岭南,不过多了一些内容。

“最南边的海岛隔着大海还有一片不小于中原的土地,那块土地上土著少,都是平原地带。我儿暂时在广州多经营几年,造船去找这块陆地,未来大隋一旦有个不幸,你可将封地的人口一块都带走。”

“万万不要再逐鹿中原,你父我一生不自由,以前在宇文家统治下兢兢战战,后来稀里糊涂当了皇帝也备受制约,中原王朝寿命有数,天音言之不过三百,父深以为然,反倒是交趾等小国国祚更长,我儿可跳出中原去海外开辟新土地,等中原再陷入战乱,子孙可挟持百年积攒夺回我大隋江山。”

杨广嗤笑一声,说这么多不还是告诉他几百年后再夺吗?那时候他骨灰都不一定存在了。

随手将信扔给杨昭,“这任务交给你了。”

他喝了一口酒,觉得这提议非常不错,老头子安排的任务就交给他最疼爱的孙子,他是不管了,他今生哪怕是死,也要埋在中原!

新一年是个丰收年。

朱棣看着城外土地很开心,种红薯好啊,只浇几次水,需要的水比种植小麦还要少。

哪怕结出的果实也没有后世的夸张,亩产也没那么高,光耐旱这一点就足以弥补其他不足。

种玉米好,高高的玉米秆子可以拿来喂牛羊,不嫌拉嗓子玉米棒芯也能一块磨成面。

重要的是耐旱,只浇几次水。

特别适合旱田极多的北方。

种土豆好……

想不出更多夸赞的词了,朱棣也不介意,满脸喜悦看着望不到边的田地,像极了辛苦一年等待丰收的老农。

“种土豆好,种红薯好,种玉米好~”朱棣哼着自创小调,转头问身边的农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