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晚,所有人都没走,统统在刘基的家里做客。
一直喝到很晚大家才休息,刘伯温是第二天早上跟陈浩和朱重八走的。
他收拾了东西,辞别了兄长跟老母,还有妹妹,只带了一个包袱,包袱里是几本书,还有一把鸟毛扇子。
人数不多,但队伍浩浩荡荡,从青田县离开,奔向了应天。
一路上朱重八都不说话,脸色很不好看。
他觉得这趟是白费,整个计划都落空了。
陈浩阴魂不散,哪儿都少不了他,弄来弄去还要他帮忙。
仔细瞅瞅刘基,就是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跟他年纪差不多,没啥了不起的。
朱重八不是当年的刘玄德,八请刘基也是无奈。
他的手下目前不缺人了,好多都是饱读之士,多一个少一个根本不在乎。
再说刘基是陈浩的人,能真心为我出力吗?
他打起了小算盘。
陈浩却非常高兴,拉着刘基的手问寒问暖,询问他过去的一切。
刘基满面带笑,将从前的一切丝毫不留告诉了他。
原来,六年前两个人在大都分手,陈浩救下了元顺帝,带着徐幺妹回到元宝山没多久,应试就开始了。
这一次刘基十拿九稳,觉得自己一定可以高中。
果然,三场考试开始下来,他位居榜首,成为了进士甲第。
所谓的进士甲第,说白了就是继状元,探花跟榜眼以后的第四名。
其实他应该是第一,因为那时候官场的腐败,前三名都是内定,被当朝官宦人家给买走了。
但他仍旧很高兴,因为可以光宗耀祖,光耀门楣了。
元顺帝也很赏识他,立刻安排他到浙江干了一个地方官。
起初,刘基非常卖力,将附近的几个小渔村治理得井井有条。
可时运不济,偏偏生在了战乱年代,处处都在打仗。
地方官昏庸无道,盘剥百姓,如狼似虎,张士诚的人马又横扫江浙一带。
不久,那几个小渔村全都被张士诚的人马给占领了,他这个元朝的官也等于做到了头。
一年的时间不到,他就辞官回家,隐姓埋名,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回到家的刘基一直没有闲着,整天在研究天下大事,熟读孙子兵法,研究周易卜卦,看星象,辨天文,胸怀天下。
当然,这些都是他的兴趣,他没想过出来保谁坐天下。
五六年的时间,他认识了好多人,都是当今的名士,李善长跟宋濂都是他的座上宾。
大家在一起讨论的时候喋喋不休,说起天下大事,他总有自己的见解,让宋濂跟李善长佩服不已。
当初,李善长跟宋濂投奔朱重八,要求他一起去,并且说:“凭你的才智,帮着明公夺取天下,一定会被封为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