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南禾开始期末考试。
校方说这一学期平乐校区出现了很多问题:学生学习和生活不方便,老师教学不方便,学院管理不方便……
历史文化学院只搬了三百人过来,剩下的一半全搬过来又不容纳不下;
校领导在考虑要不要把这批人搬回去,再把人更少的整个马院搬过来。
可不知道这边的三百人还愿不愿意折腾……
最后决定大方地征询学生们的意见,整个学院不能再分崩离析,故而视为一体,少数服从多数。
南禾本来无所谓,可正是这种无所谓,让她衍生出几丝纠结。
回锦垣,背靠大树好乘凉,回家也更方便;
留在平乐,博物馆的实习还不错,她也是真的很喜欢平江。
父母更倾向于回锦垣,不管是以后的工作、生活、交通、资源、机会……锦垣都好很多;
但也尊重她博物馆的实习,毕竟早早锻炼的机会很难得。
阚景芸当然想回锦垣,她的家在那里;
钟语潇也想回去,她跟上学期聊的那个校友有些暧昧的趋势;
另外三个室友里,只有平乐本地那个不想回去。
答案呼之欲出,南禾本想任性一次,抛硬币决定,但最后还是直接选了回锦垣。
两天后,结果出来,回与不回的比例8:2。
正式考完,大家开始收东西,又是几辆大客车和大货车陪同,一行人又浩浩荡荡地回了锦垣南校区。
关于回不回原寝室,又展开了一次意见征集。
开学三个月的情谊与后来的五个月相比,更多人选择了后者,所以结果是按现在的寝室。
原先其他学院的人搬走,她们依旧住在501。
南禾本想留校二十天去平乐市博物馆实习的。
因为南彦要上高三前的暑假课,她回嶙川也是在县城里,没意思。
可惜搬回锦垣了,在平乐实习的话,就没地方住。
离开前一天,她与经理及各位同事和前辈不舍地告别。
博物馆是她事业的启蒙,里面的人们是她步入社会的引路人。
她很感激。
明明不久就要开馆,正是最忙的时候,她却没发挥到当初承诺的“什么都能干”。
明明很快就可以接待参观者,锻炼讲解服务、征集群众意见……
南禾有些遗憾。
——
今年她和宋晚秋差不多时间放暑假。
去年国庆节和寒假,班里同学都组织过回去看老师,两人各种原因都没回。
万殊对南禾还不错,送走她们这届后被迫接过了一位待产的高二英语老师的担子,这会儿正在上暑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