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慕容是读书人,而且是个聪明的读书人。
杨志恭的话,让他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又叮嘱了几句,杨慕容和李长辞便离开了房间。
杨志恭此刻,神色凝重的坐在椅子上。
若是在以前他独自一人闯荡清河县之际,遇到这种事定要怒上心头,为灾民做主。
揭发那些朝堂的蛀虫。
但现在人老了。
又有家人的牵绊。
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无所忌惮。
叹了口气,此时的他只希望圣上能早日洞察此事。
派人着手调查,还灾民一个公道。
“既然是赈灾银,司徒家的人怎么可能让人随意找到?长辞这小子,看来身上藏的秘密还不小。。。。。。”
杨志恭知道李长辞就是自己如假包换的大外孙。
做了一辈子捕头,辩物识人这些能力他比寻常人强太多。
李长辞虽这两天让他感受到很多意外,但从其下意识做出的动作和表情中,杨志恭十分肯定这就是以前那个欠打的混小子。。。。。。
。。。。。。
杨慕容出了房间后,没有第一时间回去陪范珠儿,而是将李长辞拉到了府中一侧偏房处。
“长辞,刚才老头子的话你都记下了?”杨慕容突然莫名其妙问道。
“二舅,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吧。”
李长辞心中给了个白眼。
把我拉这么远,你就和我说这个?
“哈哈,你这小子最近还真是开窍了。”
杨慕容尴尬一笑,随后正色道,“昨晚那首诗是别人的吧?”
“二舅觉得会有人把这首诗给我?”
果然来了。
他就知道二舅肯定会问这个。
毫无疑问。
对于读书人来说,虽然文章才是主业,诗词只是抒发情感的一种载体。
但诗词的朗朗上口的特殊性,却也让它成为最能流传的文字。
写出一首好的诗词,不仅能让读书人有一块金子招牌。
更是在文人圈中立足扬名的最佳途径。
身为读书人的二舅,对李长辞为何能写出如此高水平的诗词格外好奇。
听见李长辞的回答,杨慕容仿佛陷入思考,接着面露疑云道:“的确,能写出这首诗的人,绝对不可能将它送给你!再说你也没什么好东西能换到这首诗。。。。。。”
“难不成还真是你自己作出来的?”
想到此,杨慕容心中很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