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直接走竞标还快一些!
他决定了,这儒祭小赋。
不压榨个十万两,绝不松口!
想到此,李长辞心情突然变得极为不错。
而那王阳明,见李长辞刚才一说。
眼神中也闪过几分异色。
不过片刻间,便恢复正常,笑道:“长辞小友说的是,此诗若是在我大齐学子中传开,定是能激励天下学子,我大齐基业,长辞小友,有一份功劳。”
李长辞闻言,只谦虚推诿了两句。
也许是王阳明听出他暂未决定这儒祭小赋收录之事。
故后面也没有直言。
此事,看来只有等欧阳院长回来再议了。
两人言罢,王阳明这才想起他那徒儿杨慕容吟出的金句。
虽说后联实在一般。
但那一寸光阴一寸金,还是有收录价值的。
这句虽然多半也是出自李长辞之口。
但现在,归属还是他这弟子。
“慕容。”
王阳明叫了一声。
此时,一旁杨慕容见老师终于想起了自己。
都有点想哭了。
他好歹也是做出了传世金句的人。
怎么感觉差点还被自家老师给忘了!
立即答道:“学生在。”
“今日儒祭,你表现的很好,为师甚是欣慰,你这诗作,虽整体欠缺了些,但那一言金句,书院还是会收录的,以后凭此言,想来在我大齐历史中,也是能留名了。”
杨慕容听言,正准备激动的答应。
但转念想到之前李长辞收受的那六万两银子。
顿时话卡在喉咙,半天吐不出去。
王阳明见其模样,花白的眉毛一皱,顿时带着些威严,道:“慕容啊,你十年蛰伏,未有寸进。幸是为师当初把你留在了书院,如若不然,想来你今日也出不了此金言。”
杨慕容听后,心中一惊。
老师都这样说了,他哪还敢想那银两之事?
立即就将这荒诞的念头抛诸脑后。
只恭敬道:“老师之恩,学生永世难忘,此句若能收录入我青山书院,乃是学生最大的荣耀,学生多谢老师提携!”
听后,王阳明脸上随即浮现和蔼之色,笑道:“哈哈,好徒儿,无须如此说,这都是为师应该做的。”
又被王阳明勉励了几句。
杨慕容便别过头,看着大外甥。
心中突然就感到一阵失落。
怎么大外甥就可以明目张胆的要钱。
他杨慕容,就只能白给?!
天理不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