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是知道自己的斤两。
和这些专门讨教诗词的人呆久了。
难免会被人怀疑。
再说,他也不太喜欢这种阿谀奉承的场合。
家里的舅婶见突然有这么多学子前来拜会。
一开始还以为都是来找二舅的。
心中不甚欢喜。
猜想自家相公定是作出了了不得的文章。
但一问之后,才知原来都是拜会李长辞的。
当得知李长辞那首望江楼见伶人有感后,顿时惊得目瞪口呆。
小姨妈杨慕心听到这首诗,同样不可思议的去找李长辞询问真伪。
李长辞只得用运气好来将她打发。
不过杨慕心虽然话不多,内心却极为聪慧。
知道她这大外甥是在敷衍自己。
不过自己是女儿身,也不好在他房里多呆。
见李长辞不愿说如何作出此诗的后,意味深长看了他两眼,也只有离开了。
十三号一早,李长辞吃过舅婶安排的早餐后,重新穿好捕快服。
干净利落的就往衙门走去。
路上,不少读过些书的街坊都和他打招呼。
李长辞只好一一回应。
没想到出个名还挺麻烦的。。。。。。
以前也许只是对衙门中人礼貌性的问候。
而今天他们看李长辞的眼神明显变了。
果然有一首上口的诗词流传。
不论走到哪里都会成为文人学子的焦点。
即使他们可能只认识几个字。
县衙大门口,李长辞看见了上官云燕。
后者还是一身清爽干练的捕头服。
似乎也刚到衙门。
与以往不同的是不仅腰间别着一把刀。
手中也同样提着一柄。
此时上官云燕也注意到走过来的李长辞。
神色奇怪的看了后者一眼,随即卸下腰间的刀鞘,连同手中的一起扔了过去。
“要是不打算要的话,我也不介意留下。”
上官云燕停下脚步,冷眼说道。
李长辞接过两把刀,其中一把是老爷子的斩金刀。
还是熟悉的刀鞘。
另一把则有些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