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也是,如今天下初定,南方叛乱未平,北边还有所谓的朱三太子余党在闹腾。
&esp;&esp;先帝真心推崇汉文化,奈何天不假年,到了康熙亲政,满汉融合这一块却出现了倒退的趋势。
&esp;&esp;直到三藩平定,□□,真正完成天下一统,康熙皇帝才算对汉人放下戒心。
&esp;&esp;太子也是在那时候出阁读书的。
&esp;&esp;可那时太子都十三岁了。
&esp;&esp;从现在算起,还要再等上八年。
&esp;&esp;八年之后,太子到了青春期,想管都管不得了。
&esp;&esp;难道这一世有她在,照样要眼睁睁看着太子走上不归路吗?
&esp;&esp;当然不能!
&esp;&esp;于是郝如月鼓足勇气,扬起笑脸说:“太子年纪还小,学习四书五经不一定非要大儒来教,可以找些年轻有为的饱学之士担任侍讲。据臣妾所知,旗人里大儒不多,但饱学之士还是不少的。”
&esp;&esp;每年的进士里头也不全是汉人。
&esp;&esp;郝如月不敢挑战帝王的戒心,却打算另辟蹊径,先抢救一下太子:“再说学习四书五经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太子现在学也不一定全能学懂,也不可能只学一遍。现阶段可以先找旗人中的饱学之士讲头一遍,等太子年纪大些,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再让汉人大儒讲卫氏
&esp;&esp;当初赫舍里家与纳兰家议亲,闹得沸沸扬扬,之后大福晋和佟佳氏就都长了心眼儿。
&esp;&esp;轮到富察家的时候,说话十分隐晦,几乎没几个人知道。
&esp;&esp;康熙骤然被人问到脸上,倒也没藏着掖着,掰着手指头给郝如月算她那些无疾而终的姻缘,最后道:“你们家看人都不准,这些人里面,也就容若和马齐能看,其他都是些膏梁纨袴。”
&esp;&esp;哪怕有心理准备,郝如月也被康熙的话震惊了。她就说原主怎么会那么倒霉,敢情不是倒霉,而是有人在背后捣鬼啊!
&esp;&esp;别说议亲了,便是准备议亲的都不放过。
&esp;&esp;于是没忍住嘴瓢:“皇上说的很是。祖传眼神不好。”
&esp;&esp;要不是眼神不好,原主两姐妹怎么会同时爱上你。
&esp;&esp;康熙蹙眉:“嘴苦。”
&esp;&esp;郝如月端来蜜饯,康熙不肯吃,郝如月只得亲手挑了一个喂给他。无奈揭过这一节,将歪掉的话题引上正轨:“皇上也说只这两个能看,总要挑一个回来教太子吧。”
&esp;&esp;平心而论,给太子挑老师,郝如月更倾向于马齐。
&esp;&esp;纳兰固然学富五车,真正擅长的却是诗词歌赋,且他心地纯善,仿佛能一眼看到底。
&esp;&esp;马齐虽然在文学上的造诣远不如纳兰,他擅长的却是经世的学问,与官场生存之道。
&esp;&esp;两相比较,自然是马齐更适合教导太子。
&esp;&esp;康熙觉得自己被人套路了:“朕什么时候说过要在这两个人里选一个?”
&esp;&esp;讲道理失败就撒娇,郝如月很懂套路:“臣妾哪里是为了他们,臣妾分明是心疼皇上!”
&esp;&esp;说着还按了按并没有泪意的眼角:“若皇上把自己累垮了,臣妾如何能生出嫡子来?便是皇上不顾着自己的身子,也该为臣妾想想。”
&esp;&esp;果然皇上就吃这一套,撒娇耍赖很有效:“好好好,为了咱们的孩子,朕将马齐调回来,让他教太子读书。”
&esp;&esp;富察家比纳兰家有眼色多了,马齐上任没多久就给他说了亲,如今这个马齐也是为人夫为人父了。
&esp;&esp;况且索额图做下那些事,便是他得胜还朝,康熙也不打算再重用。
&esp;&esp;如此一来,索党群龙无首,肯定要寻找新的靠山。
&esp;&esp;这个新靠山,康熙已经替他们找好了,便是索额图换回来的图海。
&esp;&esp;图海能文能武,又有军功在身,完全可以取代索额图牵制明珠。
&esp;&esp;可图海的年纪比明珠大很多,常年征战身上有旧伤,也不知能牵制多久。
&esp;&esp;所以康熙打算在图海回来之后,再培养一拨新势力,等图海顶不住了可以平稳取代他,与明党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