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那个,&rdo;耿同学清了清嗓子,正了正脸色,用一种自认十分和蔼可亲的声音说,&ldo;这位少爷,老规矩,你看着办吧。&rdo;
那败家大少果然就抖抖簌簌地探手入怀拿了一叠银票出来,抖抖簌簌地递了过来。
耿同学大致清点了一下,不由惊讶了,不无佩服地看着他说:&ldo;大少,您败家的水平越来越值得景仰了啊,我深深地替令尊婉惜。&rdo;金山银山架不住家有败家子。
蓦地,耿同学想到了自己那个风流的大儿子,嗯,这也是一典型败家的,还败的是国家的,不过需要同情的不是她,是某四。反正在史料上记载的她不是那位国母,黑锅已经有人在背了,她十分的心平气和,耿同学觉得享了福,背点锅也是应该的嘛。
这件事最后依然圆满落幕,在该败家公子破了大财之后。
而消息传到塞上,康熙一扫多日的疲累,开怀大笑,&ldo;李德全,你说那人怎么就那么倒霉又碰上她了呢?&rdo;
李德全也跟着笑,&ldo;奴才不知道。&rdo;
而远在京城的某四近来脾气隐有几分烦躁。
&ldo;还没打听到耿主子的行踪。&rdo;高勿庸小声的回禀。
某四有些心烦地挥挥手,&ldo;你先退下吧。&rdo;
&ldo;嗻。&rdo;
书房只剩下某四一个人,他起身在屋内踱了几步,一手拍在书案之上,掌握不到她的行踪,他的心里很不安,就算知道图蒙海跟春喜有跟在身边也一样烦躁。
他倒不担心她跟着太后出门能有什么闪失,只是他不喜欢现在这样抓不牢的感觉,那个女人总是显得太不安分,总给他太多的不安定,因为他太清楚她那颗向往自由飞翔的心。
他没办法自由,她想要的自由他便只能扼杀,哪怕把她拴在身边会让她心生怨怼,他都不想放她自由。
&ldo;阿欠。&rdo;远在江南正坐在船上临窗欣赏湖景的耿绿琴不合时宜地打了个喷嚏。
&ldo;主子,您没事吧?&rdo;春喜马上有些紧张。
耿绿琴拍拍春喜的手,笑,&ldo;放轻松放轻松,我没事,打个喷嚏而已,这呀,不定谁想我呢。&rdo;
&ldo;怕是小阿哥们想了吧。&rdo;春喜也笑了。
&ldo;那两混小子……&rdo;耿绿琴因为想到两个儿子神情不自觉地柔和下来,也带了几分慈爱,&ldo;怕正对着三字经那些东西两眼一摸黑呢。&rdo;最后又换成了幸灾乐祸。
&ldo;主子,您这么这样呢?&rdo;
&ldo;主子我说的可是大实话啊,什么什么苟不教,父子亲,还有啥啥的……&rdo;耿同学完全想到哪里是哪里,就信口胡诌。
这件事导致的最后后果就是后来某琴回京后把三字经从头到尾好好学习了一遍,因为康熙说了,&ldo;你这丫头太不学无术了&rdo;。
耿同学对此事件唯一的感觉就是&ldo;冤&rdo;,她怎么就不学无术了?这是多大一顶帽子啊,她只是随便歪歪了一下三字经而已嘛,明显就是整她。
十六的江南之行究竟做了些什么,耿绿琴不清楚,她在坊间流窜时听了些百姓茶余饭后的闲谈,隐约知道是查办了几个地方官吏啥的,具体是啥事,她没打听,也不想打听。
不过,她倒是帮着十六装了几回大尾巴狼,十六那不地道的孩子,把她推出去当枪使,自己躲后面乘凉,要不是看在出头还能整些灰色收入的份上,耿同学说啥都不干的。
这年头,有钱就是爷,就算你是假大爷!
耿同学不是见钱眼开的人,可是也不会看到就愁眉苦脸,用钱的地方多了,能捞她自然就会捞,再说了,反正那些人也是要被整的,她打个秋风也算是公干么,老康他们不会计较的。在这样的想法下,耿同学打秋风打得很是哈皮。
然后在哈皮的情绪下就陪着老太后回了五台山,之后又返京,然后进宫去学三字经。
她诅咒写三字经的古早人!
再说了,学个《三字经》至于就非得到宫里学吗?《三字经》就算进了宫,那也不可能是镀金镶银身价百倍不是?
最扯的还不是这个,扯的是她陪太后回京的时候老康还搁塞上避暑着呢,她这进宫那就是跟一票皇子皇孙们当同学去了,丢大人了。
于是乎,雍亲王府的耿侧福晋被皇上要求重修《三字经》俨然成了一笑话让京里的达官贵人茶余饭后多了些笑点。
谁都知道耿绿琴不至于不会《三字经》,那些唐诗宋词元曲的,信手拈来,哪幅字画上没有啊,小儿启蒙之物的《三字经》她断断不可能没看过。
不定这耿侧福晋又做什么事让皇上恼了,这是罚她呢。
最让耿同学不愤的是某四这丫还火上浇油,每天还特事地特一本正经的要求她默写一遍《三字经》给他瞻仰。
靠之!
正文第114章
有资源不用那是浪费,而浪费是可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