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诸如此类。
“机长,我是飞行专家!”
“我有一个迫降方法,能达到90%的成功率!”
眼见机长操控飞机下降高度,开始在水库上空盘旋,准备姿态入水迫降,驾驶舱的气氛紧张到空气似乎都凝固的状态。
这时。
杨辰大声叫道。
“请说!”
机长没有回头。
专心操控着。
闻言。
杨辰马上把字幕系统的提示,复述了一遍。
“第一,请把滑行迫降速度,保持在200公里以下。”
“第二,在入水之前,以仰角45度机尾先行接触,然后再机腹着力,最后左侧翼平衡的姿态迫降水面。”
“第三,现在是夏天,气温很高,成功迫降后,可以通过汽艇,有序安排乘客转移。”
此话一出,机长便是眼睛一亮。
不过很快。
眉头便深深皱了起来。
眼睛一亮。
是因为杨辰的表述十分专业。
很显然。
这不是普通人,至少不是对航空知识半知不解的小白,所能表述出来的。
而深深皱起了眉头,是因为杨辰要求的入水姿态和数据。
控制速度200公里以下。
仰角45度入水。
机尾先行接触。
然后机腹,左侧翼……
在飞机失去动力之后,操控飞机就比较困难了。
很难做到那么精准。
另外。
培训手册,和惯用应对迫降的方法,一般都是机腹着陆,通过机腹大面积的与地面或水面接触,产生磨擦力,来停止飞机。
机尾先行着陆?
不是没有。
但少之又少。
且成功的案例就更少了。
“专家同志,我必须告诉伱,第一,因为失去动力,我只能尽力操控飞机,不能保证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