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显然也明白到太仓更方便说话。
……
太仓学院就在船厂的附近,季青辰没忍住,先在船厂前的港口下了船。
她行走在深深的船坞边,抬头看着浮在了半空里巨大海船龙骨。
本来就是午后歇息的时分,她打发了船匠们回家去。独自在这巨大的龙骨边行走着。
她还记得,多年前她为了在唐坊建海船,曾经去过泉州的船厂。
在陈文昌远去唐坊求亲前,她去过泉州城。
“小心些。”
不知何时,陈文昌的叹息声从身后传来,“船坞边常容易溺水的。”
她的脚步一滞,转过头来看他。
陈文昌显然和她一样,在离家后就没有回府,微微疲倦的脸。唇角带着一丝笑。
他仍是一身进宫里穿得规矩的深蓝色儒士大袍,头上束着幞帽,帽上嵌着一块蓝玉,腰间的绦带上除了宫牌还悬着一枚刀形的古侗玉。
“这船厂都是你自己的。还在这里看什么?小心些吧。”
陈文昌劝说着。
她便也知道。他记得多年前的事。
除了在陈府的大街上偶然相遇,他们最初相见的地方其实是陈家的船厂。
那时,她只不过是个送饭的船匠女儿。
而他也只是东主家的公子。
因为书院里无事。所以来了自家的船厂。
她顺着那时的回忆,踩着踏板。登上了船坞里还没有建好的海船,极目远眺着太仓港外的湛蓝海面。
“这船厂也不是全是唐坊的。不是陈家也有份?”
她笑语着。
陈文昌只是笑了笑。没有出声。
季青辰不自禁地扭头看他。
打从他早初和肖抚宁退了亲,她就曾经意识到过,陈文昌对她其实是百般容忍的。
后来闹出了林宏志的事,她也就不太记得这些了。
只是这阵子陈老夫人在京城里养病,她又禁不住想起了这些事。
“山长他,以前想和季娘子商量把老夫人接过来的事情,却一直没敢提。”
肖抚宁第三次出嫁前,曾经这样笑着和她说过。
她那时还觉得肖抚宁的眼神莫名的古怪。
她和赵德媛暗地里曾经议论过,陈老夫人这个旧疾根本不需要到京城里来治,在泉州城养着就行。
陈老夫人是过来给儿媳妇一个下马威,免得小儿子被欺负。
陈文昌把老娘接过来,纯粹就是为了让老娘高兴,就顾不得给肖抚宁找了麻烦事。
“山长他,觉得季娘子必定要和他争吵,所以一直和老夫人说,等在京城找到了一定能治的名医再接她来。”
肖抚宁这样感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