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老太太:“我这抬头娶媳妇儿,给了你们家很大的脸面了。要是让我出聘礼,我顶多能出十两。”
二太太气笑了:“十两?十两都不够给五姑娘的鞋上买一颗珠子的!”
六姑娘也道:“在你眼里,我们家精心养大的五姑娘,就值十两银子啊。亲家太太看轻五姑娘,那也是在看轻您的公子。”
“我的宝贝儿子,也是一个赔钱货能比得了的吗,”贾老太太嘴一撇,嫌弃地说道:“要不,剩下的就你们谢氏补上好了!”
二太太听不下去了,脸色铁青地差点没把手里的嫁妆单子给撕了。
六姑娘不紧不慢地说道:“那谢氏给的嫁妆,也是十两。”
贾老太太都惊了:“你们这么大的谢府,就出十两银子?”
六姑娘反问:“怎么,不可以吗?”
贾老太太:“……”可以,怎么不可以!
六姑娘气定神闲地喝了口茶。
到底是上陵城,她也得顾忌着自己儿子的脸面。她想着早上贾公子给她的银票,他就觉得肉疼:
“这样吧。”
“我们贾氏给下聘的银子,是五十两。你们谢氏给的银子,不能低于一百两!”
一百两,都够她在老家不吃不喝地活几辈子了!
六姑娘点头:“好啊。我们给五姑娘的嫁妆银子,一百六十两。剩下的,就什么都不给了。”
贾老太太满脸喜色地点点头。
她给的五十两银子,五姑娘要带回去。再加上谢氏给的一百六十两银子,拢共二百一十两银子。
够了,够了!
贾老太太越想越高兴,只听得六姑娘说了句:“三月二十六是个好日子,宜出嫁,”匆匆地应了一声,赶紧离开了。
很快的,五姑娘出嫁的聘礼只有五十两的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让谢府的二房的二姑娘,沦为了上陵城的笑柄。同时,还让笑话的便是刚成为翰林院小面的一个小官的贾公子。
贾公子赶紧买了很多的东西,又找了几个吹唢呐的。吹吹打打地,很高调地去了谢氏下聘。
自此,算是平息了五姑娘和贾公子的流言。
五太太最开始听到贾老太太只拿了五十两娶谢府的五姑娘时,还高兴了好一阵儿。但是当她听说了贾公子重新下聘,六姑娘要重新准备聘礼的时候,她又不高兴了:
“我还是小瞧这个谢六了。”
婢女给她捏着肩膀:“太太,六姑娘可比看着的,厉害多了。”
五泰塔吃了个葡萄:“确实挺厉害的。要是这份厉害,能让五爷走上正途,日日能回家就好了。”
虽然谢六做主,把各房妾室的药都停了。但五爷也日日往外跑,根本不乐意在家里待着。
婢女宽慰道:“等小公子出生了,五爷兴许就会收了心,好好在家里待着了。”
五太太并不抱任何希望的说了句:“兴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