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外道的修学问题在哪里呢?他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每一件事情都有原因的,他找不到生死轮回的根源在哪里,所以他只好就乱修了,盲修瞎练,眼睛闭着乱修。佛陀出世告诉我们,生死的根源来自于我爱执,就这个概念不一样。
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
所以佛法讲正因缘境,就是说每一件事情,“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你今天“此灭故彼灭,此无故彼无”,你要把它的原因找到。就是说,佛法可没叫你把业力消灭,它要你断除业力的相续,尤其净土宗更重要。
带业往生就是说,当这个业力结束时,你不能让下一期的业力启动起来,你要把下一期业力启动,那你就没希望了。就是这个业力到此结束了,虽然有业种子,但是它不能启动,是这个概念。所以我们讲,业力一点都没有少,但是它不能产生一种相续的功能,它变成片段的业力了,那就没有作用了。
所以,空观的智慧其实不是在消除业力,严格来说是断相续,你把业力的相续破坏了就可以了。
好,我们看下一个,第二题。
【学员】弟子请益师父,师父说阿罗汉有一种是慧解脱阿罗汉,虽然证了阿罗汉果但是没有神通,这种阿罗汉跟通晓经论的凡夫的区别在哪里?他生前可不可以入灭尽定呢?死后也进入偏空涅槃吗?
【师父】首先我们要把佛法的修行分成两个重点:一个是智慧;一个是福德。智慧是正道,从消除业力角度的正道,就是空观的智慧。福德资粮包括什么呢?包括人天的善法,也包括禅定、神通等等,这个都属于福德。
阿罗汉有两种。有一种叫慧解脱,他一生只修智慧,他禅定也不是完全没有,他起码要到欲界定或者未到地定,但是从根本禅来说,没有到初禅我们都不承认他有禅定。
慧解脱阿罗汉有两种可能:第一个,他本身就没有得到禅定,但这个人智慧很高,他空性智慧操作得非常的熟悉,所以他就在未到地定或者欲界定时就把我见给破坏了,这是一种可能。
第二种,他曾经得过禅定,但是他后来生病了,禅定是有为法,你经常不修,它会退失的。他经常生病卧在床上,没有去修习,没有去复习,这禅定就退失了。两种可能都有,曾经得到后来退失了。
但是烦恼一旦断了以后,烦恼断除跟我们调伏不一样。我们一个净土宗人随时要保持警觉,因为你烦恼是把它压住,调伏住而已。但是阿罗汉不一样,阿罗汉断烦恼以后,这个烦恼就不再活动了,就算他禅定失掉也没关系。所以他这个人就算平常没有神通,他临终照样进入偏空涅槃,只不过他没有禅定,平常就不能入灭尽定。累的时候,他要进入灭尽定休息就不可以,他也会跟我们一样有老病死,但是他没有烦恼活动了,就差在这里。
就是说,从自受用的角度,他跟有禅定的阿罗汉完全一样;但是从利他的角度,你要调伏外道,要摄受众生,这种禅定神通的时候,这个慧解脱的阿罗汉稍微差一点。
不要说阿罗汉,我们菩萨道也是这样。你看菩萨道每个人的成就,自受用就看空性的智慧;但是每个菩萨的资粮力,他的摄受力,那这个就跟福德有关系了,要看他过去生结的善缘怎么样。
但是,你看我们的判教,不管小乘的判教,还是大乘的判教,没有一个人用福报来判教。诸位!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你看初果断见惑,二果慢慢断思惑,这是一种智慧问题。那菩萨更是,菩萨就是中道的智慧,差就差在小乘是空性的智慧,大乘是中道智慧。为什么菩萨的阶位完全看智慧不看福德力呢?你们想想看为什么?
就是说,你的摄受力太大,你一出来讲经就有几万个人听,但是你的智慧薄弱,你的判教就低,因为福德会退失。你今生福报大,来生可能就没有了,所以他会退转,这就不能用福德力來判教。
为什么所有的判教,都不把福报放进去?它只是一个助缘,但是你智慧的胜解是不会退失的,你一旦得到了这种智慧,你就不会退失了。所以有为诸法不能当判教。
《金刚经》讲一句话“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贤圣的排班,他为什么是初地,他为什么是二地,一定以是他所证的真理来做判教的。没有人以有为的福德来判教说,你福报大排前面,没有这回事情。因为那是你一时的生灭,福报是变来变去的。你今生福报大,来生可能福报变小了;第二个他今生福报小,他来生可能就变大了。所以福报是变来变去的,不能当判教,仅供参考。
所以,你看阿罗汉,他有禅定跟没有禅定,菩萨也是有福德资粮跟没有福德资粮的差别,但是我们在整个判教上,不把福报的因素放进去,只看他的正道,不看助道。
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好,请说。
【学员】师父慈悲!菩萨在因地修行时,他要修到第八地才不会退转,那在还没得到第八地之前,会不会退转?
【师父】那是唯识学的说法,圆教就不是这样,唯识要到八地不动地。其实你说的退转是退到像凡夫这种境界,就是他是一出生就傻傻这种叫退转?
【学员】不是。就是说他有的时候……
【师父】那初地他就不会退转了。不退转,有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当然你说他念念要保持中道,那叫八地了,叫念不退。如果说他一出生就不起烦恼,那就不要到八地,初地就可以。
【学员】那他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每一期的生命,他会知道吗?还是他一样还有……?
【师父】初地以上就(沒有隔阴之謎,他会知道)——因为初地他就从业报身里面等于是破坏业报身——他转业报身,他有一部分法身的功德了。我们一般人是活在业报身,所以很容易被业力所蒙蔽。
初地人是在业报身里面等于破了一个洞,他证了一分的法身。他在无量无边的业力里面,他有一份清净的光明出现,初地一出生就没有隔阴之迷。
【学员】谢谢师父!
【师父】一般初地会来人世间只有一种可能,他的大悲心太重了。大部分的初地都会不断地增上,会到十方佛国土去,他不会来娑婆世界投胎,不太会。因为他到初地,肯定生死业力已经结束了,他可能会亲近十方诸佛,从初地到二地到十地,不断地增上。
但是有一种菩萨是悲心特别重,他一到初地的时候就急急忙忙要回入娑婆,这种人也是有。当然这种初地一定是乘愿再来的,他理论上可以不用来,但他是用愿力来投胎的,乘愿来投胎的。不是像我们前面说的藏通两教,说伏惑润生或者伏习润生,这个是方便说。
好,后面那位同学,请讲。
【学员】师父慈悲!师父不断地强调说,智慧是不会退失的,但是经典里,周利槃陀伽他过去生中是一个很好的讲经法师,但是后来不是也像是退失了,所以请师父慈悲开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