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主任点名,他快速在脑中过了一遍所有病例:“目前我们科室还有6张icu和5张普通床位,一周内可以再安排七名病人出院。”
说到这儿,宋喻明想起了年初的烧烤店爆炸事故,继续说道:“按照以前的应急预案,走廊里还可以再加18张床位,把病房的资源整合出来给这批伤员,这样就够用了。”
院长点头:“这段时间各科室都要打好配合,互相理解支持。下面我宣布8·27特大交通事故的医疗组负责人名单。”
涉及成批的烧伤病人,牵头科室无外乎那么几个,宋喻明听了几个名字,又开始想病人的事。直到会议结束,几十位主任浩浩汤汤地走出门,他跟在后面,打算从楼梯间溜回去。
“小宋,”崔鹏涛突然叫住了他,把他拉到一旁,“昨天辛苦你了,能在几位主任都有事的情况下,协助急诊完成这么复杂的抢救工作。”
“崔主任过奖了,是大家配合得好。”宋喻明如实回答。
“你的能力我一直很认可。”崔鹏涛拍了拍他的肩,“不过刚才院长问床位的事,最后一句话,你应该留给赵主任说。”
“什么意思?”宋喻明不解地看向崔鹏涛。
“你这孩子……”崔鹏涛叹了口气,“还要再学得机灵点,特别是有大领导的场合。人情世故也是能力的一部分,懂吗?”
宋喻明似懂非懂地点头:“知道了,我会注意的。”
不过很快,宋喻明就把这些话抛到脑后了。第二天的工作量比抢救还大,之前收的病人,轮到手术还得继续做,已经在康复期的要尽快安排出院。
伤员的家属也陆续到了医院。一个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治疗费用动辄上百万,家属的情绪大多很激动,在走廊里又哭又闹。
宋喻明分到了一老一小两位伤员,来自同一户人家,是一对祖孙。孩子只有5岁,是这次事故中年纪最小的伤员,还是稀有血型。
就算有协调组的成员陪同,跟他们坐在一张桌上,宋喻明的压力还是很大。
聊完这边,宋喻明又回到了病房。上周收了一个被热水烫伤的病人,伤势相对较轻,他想劝患者做完手术就转院。
病人孔先生听说高速上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表示理解他们的工作,没想到打电话给家里,老婆反而不同意,觉得老家的医疗条件不好,还数落了丈夫一通。
宋喻明听到他们的争吵,要过手机认真地和对方解释情况。反反复复说了快半小时,总算把他的妻子劝动了。
放下电话,病床上的男人满脸歉意:“我媳妇比较强势,让你见笑了。”
“没事的孔先生,感谢你们的理解。”宋喻明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下了一块,“手术时间调整到明天早上,方案不变。今晚零点后禁食,记得早点休息。”
话音刚落,屋外响起了一阵短促的敲门声。崔鹏涛推开房门,沉着脸站在门口:“小宋,跟我出来一下。”
宋喻明见他这副脸色,顿时感觉不妙:“崔主任,怎么了?”
“你昨天晕倒了?”崔鹏涛带着他往办公室走。
“是今天凌晨,太久没吃东西血糖低了。”宋喻明看了眼手上的针孔,“您找我来就是为了这个?”
几步路的时间,两人已经走到了办公室门口。崔鹏涛敲了下门:“你自己看吧。”
赵楚良正坐在桌前,旁边放着几张彩打的图片。宋喻明疑惑地拿起来,发现竟然是自己晕倒后被人偷拍的照片。
那人把照片传到了8·27事故的超话里,写了一段致敬医护人员的话,发的却是宋喻明醒来后,和程向黎交谈的高清照。
程向黎亲昵地摸着他的头,宋喻明卧在床里,慵懒地抬眸。轻松悠闲的氛围和身后的急诊室同框,几步之间,仿佛隔了一道无形的高墙。
特殊时期,大众的情绪很容易被煽动,这样的照片传到网上,根本没有人在意前因后果。
宋喻明看到截图里的评论,立刻明白了赵楚良的目的:“可我确实是身体不舒服,又不是装病。”
“发生这种事,重要的不是解释,而是别人怎么看。”赵楚良不留情面地反驳他,“你知道现在医患关系多紧张吗?还好管理员删得快,要是传出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拿来做文章。”
宋喻明被骂得不知所措。
“类似的事我不希望看到第二次。低血糖就多吃点,少干一分钟不要紧,多被人拍一张这种照片,咱们科室都要跟着倒霉。”见他不说话,赵楚良继续说道,“还有,这段时间别让你男朋友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