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祯看了看她,“先穿上衣裳罢,别着凉了。”
长孙曦也不跟她客气,转身去披了一件雪青色绣玉兰花的外衫,头发随意挽了纂儿,然后清清爽爽的出来。让梵音给沏了茶,便撵人,“出去候着。”
傅祯从怀里摸出一个小盒子来,递给她,“这玉佩是早先你带进宫来的,因为被同屋的阮女史发现,还闹了一回,所以我就暂时替你收着了。既然是你舅舅的,他又要,正好给了他拿回去,也免得再惹事端。”
长孙曦自然不会去揭破那层窗户纸,只是笑道:“好,辛苦傅司乐亲自走一趟。”
“你先歇着。”傅祯没有多话,告了辞。
长孙曦打开盒子,看着里面那块洁白莹润的羊脂玉佩,这是……,汾国驸马的吗?忽然脑海中灵光一闪,不,不对!当初昭怀太子给自己喂了迷药,拿着这块玉佩问自己,只怕不是猜测是楚王的那么简单。
而是,昭怀太子有可能认得这枚玉佩!
毕竟若他以为玉佩是楚王的,就算问出自己,也不过是自己和楚王私通,----依照他对太子妃和许家、汾国长公主的看重程度,肯定不会用这种丑闻,去对楚王做文章,那么问不问区别也不大啊。
何必多此一举,迷晕自己,还背上一个觊觎自己美色的罪名?甚至为了掩盖真相,宁愿闹得夫妻不和,也不跟向太子妃解释,居然顺势接了这盆污水。
当时自己被楚王纠缠的厉害,一心只往他身上想,倒是没有细琢磨。
现在想想,其中隐藏的秘密可能更大!
那这枚玉佩到底是谁的?其中,又隐藏了怎样惊世骇俗的秘密?!以至于让昭怀太子行为古怪,让汾国驸马心急如焚,……由不得让人不深思啊。
次日,长孙曦去御书房时,让梵音把玉佩送去了东宫交给太子妃。
太子妃去了一趟汾国长公主府,先给母亲请了安,陪着说了几句家常闲篇,然后才去找到父亲,“是这块玉佩吗?爹,你看看。”把盒子递了过去。
许玠打开盒子,拿出玉佩,仔仔细细看了两遍,“是了。”
太子妃见父亲一脸紧张的样子,不由问道:“怎么了?这玉佩有何稀奇的?我看着也就是玉料好点儿,值点钱而已罢了。”
“你不知道,这是……”许玠说了半截,像是意识到话有不妥又咽了回去,改口道:“这是从昆仑山下玉河里捞出来的籽玉,不多见,不多见的……,我先收起来再说。”
太子妃好笑道:“爹,你怎么也市侩起来了。”
许玠去里屋把羊脂玉佩放好,出来转了话题,“你去宫里,瞧着灵犀可还好?”忍不住叹了口气,“她自幼养得娇气,性子又软,我总担心她被人欺负了。况且,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可千万办错事让皇上恼了。”
太子妃回道:“灵犀没事。”想了想,又道:“至于皇上那边……,既然灵犀是皇上亲自提拔的,总应该还是讨喜的吧?再说,灵犀又聪明伶俐,又不爱惹事儿,规规矩矩的哪里会出错呢?爹你就放心罢。”
正是因为这个才不放心呢!许玠眉头微皱,顺着点头,“灵犀没事就好。”
外甥女一个小小丫头,何德何能,只得皇帝如此大动干戈?想来想去,只剩下外甥女的那张漂亮脸蛋儿,还算有点用处。可要是这样的话,难不成……,皇帝看上外甥女打算收入后宫为妃吗?
不,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
偏生无法跟女儿明说,只能说了几句闲话便打发她走,“难得你回来一趟,过去陪你娘说话罢。”虽然自己和妻子并不亲近,但是并不拦着女儿和母亲相处,况且这会儿心里有事儿,实在不耐说话。
太子妃虽然和父亲感情甚好,但是父女之间,也没有促膝长谈的道理。倒是没多想,便告辞道:“那女儿先走了。”临出门,又道:“爹你放心,我会不时打探灵犀那边的消息,让人给你送过来的。”
“知道了,去罢。”许玠挥了挥手,看着女儿走远然后进了里屋。
他再次打开那个盒子,拿出那枚羊脂玉佩细细端详起来。
哪一年,妹妹生病自己过去探望。她拿了这枚羊脂玉佩交给自己,泪光盈盈,目光复杂的道:“哥哥把这枚玉佩替我收好,将来……,若是灵犀有急难之事,就拿着这枚玉佩去城西桂香坊的朱宅,把玉佩交给奉圣夫人。”
当时自己就觉得奇怪,妹妹平白无故咒女儿就很蹊跷了,而且便是灵犀真的有事,那也有靖国公府长孙家护着,何至于像托孤一样嘱咐自己呢?虽然觉得荒唐,但只当是妹妹病中有些糊涂,顺着哄哄她也是好的。
然而没多久,靖国公府长孙家就被抄家灭门,灵犀成了孤女。
----妹妹好似提前有预感一般。
这个谜团,在自己心中萦绕了很多年都不解。
后来,灵犀在公主府里一直平平安安的,自己也就没有去找奉圣夫人。不说妹妹生前的举动委实古怪,单说奉圣夫人……,自己要那什么理由去找她啊?而且,还要求奉圣夫人帮灵犀解难,简直完全没有道理嘛。
可如今,细想想……,似乎又隐隐的有点道理。
奉圣夫人,那是皇帝的乳母。
只是这个道理,自己真是不敢深思、不敢琢磨,----靖国公府为何会被抄家灭门?妹妹为何会未卜先知?又为何要自己在灵犀有难的时候,把玉佩交给奉圣夫人?而如今,皇帝如此看重灵犀又是为何?其中真相,越想越觉得浑身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