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者如获大赦,立时退了出去。
李儒劝慰道:“董大人莫要生气,至古欲成大事,必好事多磨”!
董卓长出一口浊气,“这卢植、皇甫嵩、朱儁皆是当世名将,与吾共讨黄巾,立下汗马功劳,若是他们为首反我,我必不成事。别人暂且不说,光是这皇甫嵩,就用兵如神。昔日皇甫嵩领兵进驻颍川郡的长社,跟波才部“黄巾”展开了对峙。当时皇甫嵩只有两万人马,“黄巾军”则人多势众,且呈围攻之势,皇甫嵩军中人心惶惶。但皇甫嵩发现了“黄巾军”的一个弱点:“依草结营”,于是,当机立断,采用火攻战术,夜袭“黄巾”,“黄巾”大乱。恰在此时,骑都尉曹操也领兵赶到,皇甫嵩与朱儁和曹操的兵马汇合一处,大破“黄巾”,斩首数万级”。若不是张角行贿宦官,恐怕此时官职要在我之上。
李儒笑道:“既然大人知道卢植等人的厉害,为何还要当面与他们交战,不如用计”!
董卓问道:“先生有何妙计?这般信心十足”?
李儒说道:“今日卢植率众结党,可是自掘坟墓之举,当时有黄巾军为祸,他们便成了英雄,此时外无贼兵,他们手握重兵,又是当朝位高权重之臣。吾想皇太后与董皇后早已对他们忌惮。我们可以帮着皇上找一个可以罢去他们官职的理由,若无官职,他们怎么和大人作对”?
“是何理由可以罢去卢植等人的军职”?
“吾知大人有数十万的军兵,需要钱粮用度,若大人让手下部从去附近县城,烧杀抢夺。打着卢植、皇甫嵩、朱儁的旗号,无辜百姓哪会识得军从所属。到时必民怨四起!董大人便可在朝堂之上请旨罢去他们的官职,以待详查”!
董卓苦笑道:“这打家劫舍,自然好办!但卢植等人,手中都有精兵,如何能束手就擒。如果我这么做,真把他们逼急了,恐怕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
李儒说道:“若是大人,自然不会接受这等凭白之冤。但他们是忠义之士,特别是卢植,他可是儒家的典范,若皇太后与董皇后下旨,卢植必会接旨而赋闲家中,以示忠心。至于皇甫嵩、朱儁,便不是大的危挟,他们的兵权会被削弱。至于袁绍、袁术仗着父亲累世的名望,实无虎胆,必会避其锋芒,不足为虑”。
“好!就依先生之计,让李傕、郭汜打着卢植旗号,四处打劫抢夺,我有吕布护佑自然不怕他们率军来袭。我到想看看这忠义之士会不会像咱们一样,狗急跳墙”。
李傕、郭汜对于烧杀抢夺真是行家里手,所过之县,皆是生灵涂炭。一连数日,连抢十数县城。
百姓见到军兵无不望风而逃,见到卢植、皇甫嵩、朱儁旗帜,无不唾弃。
董卓上书卢植教唆军卒,残杀百姓,杀人放火,奸淫妇女,劫掠物资,把洛阳周边县城闹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
皇太后与董皇后共同下旨,罢免卢植及其部将官职,命司空王粲为此案监察。
王粲是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为人忠厚。董太后与何皇后希望王粲可以把事情的来络去脉,查络清楚。
卢植手握重兵,不得不慎重。
卢植赋闲在家,公孙瓒、刘备进言道:“恩师受奸人陷害,恐有性命之忧,不如趁此时,率军东迁,以避灾祸”!
卢植却说:“吾乃当朝重臣,世受皇恩,受此不白之冤,只待昭雪。若我逃向外城,岂不是正中奸人下怀”?
卢植之案着实难办,就算王粲有通天才能,也无凭无据证明这件事与卢植无关。
袁绍、袁术心中不觉惴惴,袁绍带武将谋士,逃往冀北。袁术越想越怕,避祸南阳封地。
洛阳之城,人心慌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