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惟笑道:“现在我记起你是互联网从业者了,这个比喻很有意思。”
“而且很有道理。”
“嗯,很有道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辛瑜笑回:“因为这件事看书没用,得实践。”这是粱惟之前说过的话,现在辛瑜还给他了。
粱惟道:“我并不逃避恋爱。”
“不过也没多期待”辛瑜低头继续吃东西。
“也不是不期待。”粱惟看着他,“我确实设想过,如果我们恋爱,那会是什么样子。”
辛瑜一愣,抬头,然后调侃道:“天天一起思考人生?”
粱惟笑道:“无聊是吧?”
“不一定。但应该和一个人时没什么差别?”
粱惟道:“有很大差别,有两个灵魂。”
“柏拉图吗?”
粱惟道:“理论上,你应该更适应基于理解基础上的爱。”
乔平一和辛瑜也互相理解,但契合度其实不是很高。
辛瑜暂停了进食,认真回复:“我想过这个问题,漫漫长夜,睡不着时能想的事真的挺多的。我也曾误会自己想要的是灵魂式的理解,但其实我想要的是包容。”
“因为理解是有条件的,包容是无条件的。我不喜欢束缚,真的要和别人谈感情,那么那个人得是能包容我的人。”
粱惟道:“无条件的爱?”
“嗯。”辛瑜伤感地叹了口气,“这个世界上最有可能无条件爱我的人就是乔平一。父母也不能,他们对我的要求或者说期待还挺多的。”当然,事实证明,乔平一也不能。
其实,在以前,他从没想过自己是想要怎样的爱,或者说,还未来得及想清楚,便先浑浑噩噩的爱上了。若是他事先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那他会干脆地离爱情这东西远一点,何必害人害己呢。但现在说这些已经太晚了,木已成舟,他已经上瘾了——几乎是立刻,他又想:其实也无妨,失爱的痛苦他迟早会适应。
粱惟道:“理解也可以是无条件的。”
“我认为:理解是基于三观的,而包容是‘超然’的,含括了不理解的情况。”辛瑜道,“如果理解是爱,那包容就是溺爱。”
“溺爱很不健康很不负责任。”
辛瑜笑道,“对还未定性的儿童、少年甚至成人是这样,对我这种成熟的人无碍。”
“……”粱惟想了想,道,“最无所谓的人其实要求最高。”
辛瑜大笑……
粱惟等了他一会,看他笑个不停,无奈了,“别笑了,我们在讨论很严肃的问题。”
“好,严肃。”但辛瑜仍是在笑,“我要求并不高,因为我不是一定非要怎样,此路不通,还有别的路,这人生有很多种过法……”
粱惟道:“感情上只有两种,一种是非单身,一种是单身。”
辛瑜笑声渐止,“认真的说,有没有感情其实是无所谓,人生有很多种可能,不谈恋爱也还有很多其它的有趣的事可以做。”
“的确。”粱惟认同,又道,“你认为互相理解的爱会是怎样的?”
辛瑜道:“我最近想过……”
粱惟适时点评:“果然长夜漫漫。”
“……”辛瑜道,“互相理解的爱——这就是说两人有相似之处。类似的人恋爱,我认为是有自恋成分的。每个人都是自恋的,同时也自厌着。假设一个人有两个灵魂,那它们相处得好时,就是自恋时肯定是水乳交融,如果自厌,那会吵得天崩地裂、反目成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