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行吧,这里面讲到,逛超市时,有一个规律。当只买蔬菜、水果、米面这些出自大自然馈赠的食物,最后结算的费用总是很有限的。但是只要购物车里加上诸如牛奶制品、巧克力、咖啡、饼干糕点、果脯一类的零食,价格曲线就陡然上升。包括奶制品在内,而这些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里面含有糖。”
“糖。增加了成本?”
“也可以理解为糖的摄入量,代表了经济指标。如果你观察城市的大街小巷,哪里咖啡馆、糕点脯、甜品店、奶酪房、冰激凌店多了,也就预示着哪里的经济更加繁荣,Gdp更好。”
“说明糖是好的食物。”
“什么是好的食物?就如同什么是好多天气、好的配偶、或什么是完满的人生一样,是由社会性决定的,而非生物性。好的食物是在吃起来好之前首先必须想到它好。”
“就像,你是我的糖。”大小姐蹭了蹭李乐胳膊,喃喃道。
“你也我的。”
“噫,真肉麻。”
“你先的。”
“嘿,这也是社会学的?”
“不,偏人类学。森内特那个老头,最近时不时给我发书单,让我看这些书。”
“哦,对,你过些天还要去伦敦面试的。”
“早着呢,三月份。再说,就去几天,去去就回。孩子在家呢,我哪能放心。”
李乐抬手,轻轻捏了捏大小姐的耳朵。
“还疼不?”
“有一点儿,不过,比白天好多了。”
“那你赶紧睡,好好休息,好好恢复。”
“睡不着呢,一会儿孩子还要喝奶,医生说,两到三小时一次。”
“有我,这不奶粉什么的都备着呢。”
“要是我有就好了。”
“急什么,不说得等个两三天么,明天我再给你炖乌鸡汤、莲藕排骨汤,咱们挨个儿来,放心,睡吧。要不,我给你念书,你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嗯。”
“躺好,别抓着我。”
“我不。”
“得得得,闭上眼啊,我们对甜味与生俱来的喜爱,我们将物质世界赋予意义的能力,以及我们与社会结构相联系的、复杂的生物性摄食机能。。。。。”
“人们吃的东西既向自己也向别人说明了他们的身份和内涵。饮食模式与所属社会的一致性,揭示了特定的文化形式。。。。。。”
“诶,李乐?”
“咋了又?”
“我这里,怎么黏黏的?”
“哪儿?”
“这儿。”
李乐借着床头微弱的灯光,低头一看大小姐胸口的衣服。
“耶?老天开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