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还是吕公著亲自举荐吕惠卿?
太阳难道从西边出来了?
于是,赵煦稍微一想,就明白了韩绛、吕公著的小九九。
这是想将吕惠卿一辈子都拴在地方呢!
“吕惠卿啊吕惠卿……”赵煦在心中叹息着。
新党、旧党,没有一个人看他顺眼。
无论是现在的韩绛、吕公著联手给吕惠卿下黑手,还是后来,章惇和曾布联手在赵煦面前给吕惠卿塞黑材料。
都已经证明了这个人的人缘已经差到了一定程度。
据说,连王雱生前,也对吕惠卿有着极大的意见和看法,没少在王安石面前递吕惠卿的黑材料。
不过……
这似乎是吕惠卿自找的。
赵煦回忆起他上上辈子所见过的那个吕惠卿。
那个在朝堂上如同一柄利剑般咄咄逼人,强势无比的大臣。
他也正是在看到了吕惠卿当时的气势后,最终选择了,听从章惇的建议,让吕惠卿去沿边建功立业。
如今,回头想想,他当时其实是做错了选择。
应该留下吕惠卿的!
为什么?
所有人都害怕、讨厌、远离。
但同时强势、才干极高的大臣。
这是最好的宰执人选啊!
根本不需要担心他结党,也不必担心他势大难制。
脏活累活都交给他就行了。
干得好,是天子圣明。
出了差错就是——吕惠卿本性如此!
如此想着,赵煦就答道:“母后,儿臣以为,还是用赵卨吧……”
“为何?”向太后问道。
赵煦平静的说道:“圣人云:父丧,三年不改父之道!”
“父皇既然让吕惠卿镇守河东,自有父皇的圣意考量在内!”
“身为嗣子,儿臣不敢乱父皇之政!”
“且让他在河东再任三年,三年后,命其入京述职再谈其他吧!”
太皇太后立刻就道:“官家说的是!”
“先帝既让吕惠卿镇守河东,屏卫社稷,自然有着先帝的考量!”
她对吕惠卿这个王安石门下最忠实的鹰犬的意见,甚至比王安石还大。
因为熙宁变法的法令,大都是出自吕惠卿而非王安石之手。
自然,这位太皇太后怎会让吕惠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