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士本质上也是人。”赵囚道。
对于老人的疑问,赵囚并不意外,背着干柴在山林中行走,气息均匀,面色如常,经常在山中劳作的人一眼便能看出。
刘老汉频频点头,心中唏诽不止,这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他虽没走出过临山村,可也见过修士,哪个不是自视甚高,不食人间烟火,但也不能驳了其的面子。
两人之间的交谈少了许多。
不多时,走过拐角,前方的空地上坐落着几座房屋,阵阵炊烟升起。
老人加快了几分步伐,在前面引路,同院中忙碌以及道路上的闲人交谈。
“刘老汉,这是从哪领回来的小哥,好生俊朗。”风韵犹存的妇女大肆打量着赵囚。
“在山中迷路了,来家里讨口水喝。”刘老汉回复了一句,拉着赵囚快步离开。
彻底脱离了那妇女的视线,刘老汉低声解释,那人是个寡妇,成亲没几日,丈夫便上山摔死了。
“为何不另寻门户?”赵囚不解。
刘老汉解释,方圆百里只有临山村一个村子,周围大多的村子都搬去了远方,屁大点的地方,事情流传的快。
他贴近赵囚低声道:“村里流传那妇人克丈夫,是个丧门星。”
赵囚哑然失笑,只得配合地点点头,他未从妇人身上感受到异常气息。
村里的人情关系近,是非也就多,疯言疯语很正常,朝阳镇中钱师兄不也被传出有隐疾。
刘老汉将赵囚迎入一间小院中,院子的角落堆放着大量的干柴。
一间简易的木屋,屋前堆着不少小孩的玩具,秋千、木马等。
不难看出刘老汉是个较为勤劳,更加念旧的人,如若说不想孩子又怎么会将这些儿时的玩物保留下来,不过是睹物思人。
“老婆子,来客人了,上碗水。”刘老汉招呼道。
他接过干柴,走到木桩前,用斧子将砍柴劈成小臂长短,堆放在柴火堆上。
片刻后,屋内走出一名头花白的妇人,捧着一个瓷碗,看着院中的赵囚阵阵出神。
赵囚上前接过酒水,道:“谢过老人家。”
“不客气不客气。”妇人将赵囚领到秋千上,让其等待片刻,称饭菜马上就好。
她转过身去,快步向屋内走去。
赵囚叹了口气,那妇人红润的双眼,又怎么会瞒得过他。
枯荣古道草,遥望故人归。
忽有远道客,旧影浮心头。
三人坐在饭桌上,妇人蒸了一锅窝头,桌上摆放着一排腊肉。
赵囚受宠若惊,大概猜到那妇人是把他当远方归来的儿子招待了,普通人家未养家畜,这些饭菜已是尚佳。
从储物戒中拿出些许酒水,他询问道:“刘叔,可能小酌几口?”
刘老汉深吸了一口,抿了抿嘴,酒水这东西,他一年都见不到一次,若说不想,那纯属骗人。
妇人白了其一眼,起身摸出两个空碗,放到两人身旁。
宾客尽欢,酒足饭饱。
喝了酒后的刘老汉很是健谈。
交谈得知,此处位于大夏皇朝中部,距离神武城并不算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