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中!
如潮掌声响起!
虽然,不少人还是首次听过《飘渺之旅》,对于《飘渺之旅》感觉到异常陌生,也不觉得《飘渺之旅》能跟《哈利波特》相提并论。
但王启年高度的赞扬这部书,还是让不少人感觉,《飘渺之旅》也许就是中国版的《哈利波特》吧。
一个是骑着扫把飞行,一个是踏剑飞行!
经过了王启年描述之后,现场不少人,甚至对《飘渺之旅》好奇起来,决定回去后,一定要看看《飘渺之旅》!
毕竟,小伙伴公司对现场的每个人,都赠送了《飘渺之旅》的简体图书第一集,前20万字的内容。
回去翻一翻,也完全没有坏处。
有时候,人们就是奇怪,对于一些自己爱看的小说、漫画、游戏,悄悄的偷着看、偷着玩,一般不会向别人推荐,除非已知对方也是类似的喜好。
但是有一些大人物为其背书的书籍,往往很容易迅速火了以来,仿佛就开始拥有了逼格。人们也会纷纷向其他人推荐。
某某某都说好看的书,肯定就是棒!
这本质上,就是一种盲从、跟风的表现。
比如,一群人跑去看《哈利波特》绝大多数都是盲从!
为什么?因为,媒体主流的思维就是外国的月亮更圆,人家外国人看电影,看什么流行小说,很快中国的媒体,就噼里啪啦,给其做免费的广告。
而被这些免费新闻宣传,给洗脑的普通读者和观众。遇到了这些外国的图书、电影在中国市场上市,就拼命的买买买!
而中国自己的很多文化产品呢?你特别红,特别出名,媒体也许会配合报道一下。但想要获得更多的宣传,还是需要向媒体输送公关费用的。各种国内产品,在媒体上做软文宣传,想要媒体配合,不给钱几乎是不可能的。
与此同时,媒体又喜欢免费给外国人做铺天盖地的宣传。
这种双重标准,本质上,不仅仅是媒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国内很多人崇洋媚外。整天研究海外最新流行什么。
媒体不断给海外的电影、音乐和出版物宣传,造成了很多的国外的作品,在中国市场不需要投入多少宣传资源,已经闹的沸沸扬扬。
由于媒体,成为外国文化的粉丝,再加上一堆崇洋媚外的国人。外国文化输入中国大卖,也算是粉丝经济学成功的典范吧。
名人为一种文化产品背书站台,也是拥有类似的效应!
这是更正宗的粉丝经济学!
后来很多的企业家,纷纷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给自己的产品站台宣传。
拥有偶像魅力的企业家,发行产品总的占便宜,一堆的媒体脑残粉,拼命给其鼓吹。互联网上的粉丝和水军起飞,不明真相的群众,反复被信息轰炸,就有不少被转化为消费者。
《飘渺之旅》和网络小说,目前影响力还不够。
而王启年是著名大导演,著名的企业家。
他镇重其事的在媒体面前,推荐一部网络小说和网络小说改编的游戏,这就具备了更多的话题性和影响力了。
……
王启年为什么要隆重的推荐《飘渺之旅》?
因为,《飘渺之旅》是根据目前最红的网络小说所改编,互联网时代修真小说的鼻祖,非常具备代表性的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