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勋贵官员的俸禄本色银两,也由应天银行发放。”
“南方收上来的金花银,暂时存放在应天银行。”
“应天银行和顺天银行之间要合作开展南北汇兑业务,直接在账上结算,决定每年要押运多少银两。”
“以后朕会在各地开设银行,再设置一位秉笔太监提督银行业务。这件事你若办得好,以后还能回京。”
只是寥寥数语,就勾勒出银行前景。涂文辅心中激动,知道这就是自己回京的指望,下决心办好这件事。
至于王国泰那边,朱由检让他审查前任织造太监梁栋,再统计苏杭织造情况,以及苏州、杭州、松江等地纺织业发展。
毕竟是工业革命最先开始的产业,再重视都不为过。先安排个人过去,了解一下情况。
为了安他们的心,朱由检还下令给徐应元的弟弟和侄子一个世袭千户和一个世袭百户名额,同样去海外新建千户所。
两人如果有弟侄想要闯荡,也给一个世袭千户和一个世袭百户名额,同样前去海外。
至于先前荫袭的都指挥同知、指挥使、指挥同知等等,自然都被削去。
皇帝这种做法,虽然有些小气,他们却不敢抱怨。
魏忠贤掌权时大规模荫袭本就很不正常,这种千户、百户的世职,反而更靠谱些。
更何况这次的世职能够新建卫所,只要发配些犯人做军户、渡过卫所新建的辛苦期,他们的弟侄以后在海外完全能当土皇帝,比只领俸禄强多了。
所以两人已决定在南方搜集犯人,发配去做军户。
朱由检期望的开拓海外风潮,将从他们开始。
目送两人离开,朱由检安排了他们的去处后,就想到了王永祚。
本来打算让这个人和徐应元一起接管东厂,如今徐应元倒台,王永祚也和他有牵连,只能继续用王体乾。
不过王永祚和涂文辅、王国泰不一样,他和徐应元的关系没有那么密切,投靠的也是朱由检这个皇帝,只是走了徐应元的门路而已。
所以朱由检没有把他发往南京,而是转任天寿山守备太监,继续监督陵工开支。
他要留这个人在京城,让王体乾有个警惕,如果王体乾把东厂的事情办不好,就会有人接替。
《酌中志》:
天启元年三月,初兴光庙陵工大工,秉笔高公讳时明者掌内官监印……
初,天启元年五月,高太监时明、王太监安、卢太监受,俱同时相继告病求退,为自全计。……
累臣(刘若愚)自辛亥冬为常太监诖误墩锁,至光庙登极始放,升司礼监写字奉御。先帝登极,即侍高太监时明,后升监丞。天启元年冬,自司礼监被魏忠贤退于御马监,仍随高公居住西直门街私宅,日侍左右。高所纂缉养生之书曰《一化元宗》,累臣曾效抄誊雠校之功……
乾清门外左右金狮二。入门丹陛至乾清宫大殿,其扁曰“敬天法祖”四字。崇祯元年八月初四日悬安,系高太监时明笔也。
《崇祯遗录》:崇祯元年:
命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书敬天法祖匾额,悬乾清宫大殿,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于两楹。
《明史》卷二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旌忠祠)曰附祀内臣,祀太监李凤翔、王之心、高时明、褚宪章、方正化、张国元六人。
(高时明早已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在崇祯朝担任掌印太监,后来殉节)
高时明墓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酌中志》记载:高自己选择坟地,于白家潭往西南地方大觉寺山场,其名曰“九龙山点穴”……
本章完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