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达尔汗亲王一家的情况,郝如月并不熟悉,但她身边有松佳嬷嬷。
&esp;&esp;松佳嬷嬷在慈宁宫当差多年,还曾经亲自教过宣嫔规矩,自然是知晓的。
&esp;&esp;此时屋中大多数服侍的都被遣退了,郝如月只留了松佳嬷嬷和芍药两个心腹在屋里伺候。
&esp;&esp;听完松佳嬷嬷的科普,郝如月知道了一个大概。
&esp;&esp;原来达尔汗亲王有两位大妃,元妃育有两女一子,宣嫔是最小的那一个。
&esp;&esp;元妃死后,达尔汗亲王没有另娶,而是将从前的侧妃扶正,便是现在这位大妃了。
&esp;&esp;也就是苏迪雅的额吉。
&esp;&esp;宣嫔的姐姐在元妃活着的时候便已出嫁,后来她的兄长不堪继母排挤,早早分家单过。
&esp;&esp;谋害皇子可不是小事,宣嫔太紧张了,话都有些说不利索。
&esp;&esp;她感激地看了一眼松佳嬷嬷,连连点头:“臣妾娘家的情况,就如嬷嬷所说,半点不差。”
&esp;&esp;这会儿终于缓过来,宣嫔又说了松佳嬷嬷不知道的:“额吉一死,大妃哄着臣妾兄妹三人劝说阿布将她扶正,承诺了不少好处。可她成为大妃之后,眼睛里只有她自己的孩子,哪里还有别人!臣妾的姐姐还好,早已出嫁,臣妾的兄长被她逼得早早离家,日子过得非常辛苦。”
&esp;&esp;因这回冬狩带出来的人不多,宣嫔又是蒙古妃嫔,郝如月对她的关注自然多些。
&esp;&esp;记得前天松佳嬷嬷还在她面前吐槽过宣嫔:“一奶同胞的兄弟姐妹就是亲,宣嫔的姐姐和嫂子过来,聊了小半日,宣嫔还留了饭。继母和继母生的,终究隔了一层肚皮,只坐了一刻钟便被打发了。”
&esp;&esp;达尔汗亲王大妃非常会做表面功夫,出了宣嫔的帐篷用帕子按了按眼角,走的时候也是背影萧索,好像一个被伤透了心的母亲。
&esp;&esp;苏迪雅就在旁边安慰,说什么宣嫔娘娘在家中就是个急脾气,进宫之后身份越发尊贵,说话不好听也是有的,让大妃不要往心里去。
&esp;&esp;这对母女一唱一和,演技爆棚,还真把松佳嬷嬷给骗了,这才有了之后那些吐槽。
&esp;&esp;多年不见的亲人,一边冷脸敷衍,一边造谣抹黑,可见关系有多恶劣。
&esp;&esp;知道狗是谁的,案子基本告破。
&esp;&esp;大妃和苏迪雅有动机,有能力,郝如月有人证有物证,全对上了。
&esp;&esp;德嫔心中本来存疑,这会儿听宣嫔说完,起身便要去找人理论。
&esp;&esp;都说富贵险中求,这话半点不差。看贵妃、惠妃和荣妃就知道了,跟着皇后吃香喝辣,却是要冒些风险的。
&esp;&esp;从她决心追随皇后那一刻起,便做好了被人暗算的准备。可万万没想到,对方不肯冲着她来,却对四阿哥下手了。
&esp;&esp;她的选择,后果她自己承担,但谁敢动她的孩子,她必然要拼命。
&esp;&esp;“等等!”郝如月叫住德嫔,“达尔汗亲王两次平叛都有大功,咱们不能轻举妄动!”
&esp;&esp;如果说科尔沁在蒙古是朝廷的铁杆,那么达尔汗亲王便是铁杆中的铁杆。
&esp;&esp;且不说有太皇太后和太后这一层关系,只说三藩乱起来之后的这段时间,达尔汗亲王的功劳非常亮眼。
&esp;&esp;撤藩的时候,朝廷向蒙古征兵,达尔汗亲王第一个响应,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esp;&esp;后来察哈尔王造反,与吴三桂一北一南遥相呼应,还是达尔汗亲王联合蒙古诸部,配合图海的虎狼之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平叛,将北边的火苗掐灭。
&esp;&esp;之后跟随图海挥师南下,在平三藩的多场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
&esp;&esp;在宫宴上,皇上两次给达尔汗亲王敬酒,可见有多看重。
&esp;&esp;这时候冲过去与达尔汗亲王的大妃和宝贝女儿拼命,不等于拿手打皇上的龙脸吗。
&esp;&esp;昨日她教训苏迪雅,是算准了皇上的心思,此次冬狩有犒赏也有敲打,该犒赏的犒赏,该敲打的敲打。
&esp;&esp;她当恶人敲打了大妃和苏迪雅,把好人留给皇上做,恩威并施,皇上当然乐见其成。
&esp;&esp;可敲打也要有个度,掌嘴和拼命绝对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