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开始招募湖北民间百姓从军,以鄂国公原有军队的武器来装备,以国公府囤积的资金作为军饷。
最后留下两个团,训练和管理新招募来的两个师,占领和维持湖北各府的秩序。
主力率领旧鄂国公府军整编的三个师,走汉水出襄阳北伐。
——
黄河北岸的吴国主力第七师,配合南岸的第九师和朝廷扬州部队,打完了淮安战役。
然后调头北上与第八师汇合,一起进攻淮北地区的重镇徐州。
之所以要汇聚两个师的主力,主要原因不是清国在徐州有一万驻军,而是这里有一个满城和数万八旗子弟。
清军的徐州将军,已经得知南方前线正式开战的消息,自然也已经提前有了警惕。
只是警惕还不够高,没有意识到己方已经绝对劣势,应该采用死守策略了,反而还考虑着等调令就上前线呢。
己方强势的心态还在,当然不会利用用石头和泥袋封闭城门的门洞,结果就被北伐军直接炸开了。
徐州外城被北伐军迅速攻占,然后就开始了针对内城,也就是满城的攻坚战。
内城的战斗持续了五天,北伐军两个师损失损失了三百多人。
前后总共消灭了满城士兵和武装移民一万余人,差不多是满城内所有八旗子弟的三分之一。
清军的徐州将军始终坚持战斗,最后还是和济州岛的情况类似,汉军旗造反杀了徐州将军投降,才终于结束了战斗。
徐州战役结束后,第七师、第八师稍作休息,开始接管徐州以北的兖州、济宁、曹州等地。
说是接管,因为这些地方的大部分府、州、县的官员,看到打着大明旗号的军队开过来,就直接望风而降了。
大明北伐军现在现在出现在这里,恰好符合这个时代的普通传统官员的认知和判断了。
这些官员开年后就得知了北伐檄文,差不多两个月后又得到了海州、淮安等地开战的消息,最近又得到了徐州陷落的消息。
现在他们看到大明军队挺进到本地,理所当然的判断南方已经大明军队占领了。
在他们看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整个淮北就已经没了,黄河天险也已经没了,徐州等重镇的军队也被攻克了。
这说明大清国已经大势已去了,天下正统的大明朝要回来了。
那还不赶紧投诚。
虽然他们还不知道京师已经被围的消息,但是对整体局势的评估却还是颇为准确的。
其实山东西部,徐州以北地区,本来就是四战之地。
关键是,这些地方在过去几年的灾害中损失惨重,地方上本来就没有什么防御力量了。
大清朝廷不专门派军队镇守,谁来他们都会投降的。
虽然有少数地方发生了战斗,但是在大量本地人的配合下,战斗也迅速结束了。
到了四月份中旬,第七师和第八师基本接管了泰山以西地区。
然后两个师暂时停在了这里,没有继续进攻。
因为弹药和补给品基本用光了,要在这里等待新一批的补给品送达。
也正好趁着这个时间,让军队休息整顿一下,也顺便整合吸纳一些地方上的力量。
利用缴获和俘虏的士兵的武器,整编辅助部队。
因为第七师和第八师有大量本地人,正好直接在这里扩军。
崔二本身是曹州府菏泽县人,也分到了占领和维持菏泽县秩序的任务。
进城三天,基本掌控了局势后,崔二才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去找到了自己姐夫铺子。
崔二再次来到这个阔别三年多的地方,本能的担心自己姐姐和姐夫一家已经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