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汐今日在家研究,之前攒下来的狼皮野牛皮,准备给孩子们做双,防水保暖的冬鞋。左脚的样板还没设计出来,就听到丫环敲门来报。
“夫人,王管家前天刚送走俩夫子,今天又领回一个京城大儒。”
顾汐好奇的走出院子问:“来了几个人?”
“回夫人,一位老人带两个孩子,还有一个赶车的老仆。”
顾汐了然的点头,等见到来人第一感受,那种文化人的底蕴,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气度,就知道这样的人不简单。
王管家站在旁边,给主子介绍道:“夫人,这位是从京城来的方大儒,我将沈夫子他们送到府城后,在回程半道上偶遇到的。
大家都顺路同一个方向,通过与车夫聊天,发现大儒是来青峰学堂任教的。”
“你好,有失远迎了,快快请上座。何婶,去泡一盏上好的龙井茶,再上来几样点心,给两位小贵客吃。”
“顾乡君客气了,这是我的孙子方穹,孙女方瑶,与我一同前来青峰镇。这是七皇子的手信,请过目”
顾汐接过打开一看:“哎哟!这可是太感谢七皇子帮忙,能为我们青峰镇送来一位,京城国子监的大儒。欢迎,欢迎,非常欢迎方老不远千里,来到我们这穷山僻壤任教!
真的是荣幸之至呀!是青峰镇所有学子的福音。
方老,请品茗用茶。日后你们在青峰镇,遇到任何问题尽管提,我能办到的绝不劳烦你分心。”
“我们祖孙三人初来乍到,日后就劳顾乡君多多相助了。”
“应当的、应当的。不知可否请方老,担任青峰学堂的第一任山长,我们这小地方,以前也没有学堂,夫子读书人也少,新学堂就是从无开始的。
还有很多不懂未知的地方,需要辛苦方老来指导工作。”
“能被顾乡君推荐委以重任,方某自当却之不恭。
方某在京城听过不少,关于乡君的功绩善举,为我大梧种出高产粮食。原本以为如地理志所记,青峰镇地处偏僻,百姓愁苦贫穷。
可今日一路走来,远不是如此。青峰镇上百姓脸上,很少有愁苦烦闷,大多面带轻松喜乐,可见百姓的生活相对安逸。”
顾汐心想,那是因为有大批的人,刚领到工钱了、底气足了、生活有盼望了,可不就是喜乐开心吗?其实百姓的要求很简单,没有天灾人祸战乱,能吃饱有房住就能满足。
不过为人低调是她的原则:“方老,洞察力细致入微,可能是临近年关了,过年的喜庆气氛的感染所致,青峰镇人不懒,只要有做工的机会,大家为了好生活,都很勤快拼搏的。
像最新修建的学堂,镇上铺设的平整街道,这些大工程离不开百姓的辛苦参与。”
“我想这里面也有不少,顾乡君的功劳吧!”
顾汐会心一笑,继续给方老介绍说:“新学堂已经招到百名学子,除了有方山长你来坐镇,还有一位从府城请来的沈夫子,是一名三甲进士,另一位张夫子是名待考秀才。
很不巧俩人前日刚离开,等到二月中旬来学堂授课。到时候就有劳方山长,指导每位夫子的授课安排。”
“顾乡君,这是我应该做的。能有一百人入学,看的出来青峰镇人,求知求学意愿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