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上清天尊面色凝重,他轻捋胡须,缓缓开口解释道:“不错,那永安珠正是当初胡人攻打图撒国的缘由之一!然而,此珠实乃大凶之物,据我推断,其对于男子具有难以磨灭的危害作用。正因如此,当年我在出走之际,才力劝先皇考虑册立女帝为尊。至于如今这永安珠究竟流落何方,尚不得而知。若是被带往了胡地,或许反倒成了图撒国的一桩幸事。”此时上清天尊话锋一转,并站起身来作势要走,到了门前停住脚步:“女娃娃,这图撒的天要变了,凤栖于梧桐,迁都吧!”
女皇大惊,想向前再问,上清真人已经推开了门,并说道:“我去永安,给你争取时间,切不可拖泥带水!”众人看着这老道士如蜻蜓点水般,便出了大殿,以至于殿前武士都没反应过来,只觉得一阵风过,就看到远处走去一人,一阵恍然……
女皇忽感一阵目眩,瘫倒在地,此时长公主进了门,看到女皇瘫坐在地上,马上把门顺势关上,二人说了几句,便召集了几名心腹之人商议对策。
当女皇说,永安城郊皇陵被盗,众人皆惊。马上便想到是不是永安王孙常安干的,可是他一皇族自己挖自己祖宗陵墓这么大逆不道的事,他不能,也不应该干如此之事,那如果不是他还有谁?皇陵有守陵兵,谁又能无声无息的干了这么大的的事,而让外界不知道。这永安的王,孙常安看来是来在来都城之前,就已经派人挖皇陵了。那皇陵中除了无尽的财宝,就是那颗永安珠了。可是永安珠是胡人想要的,是用它向胡人换钱,还是换个苟且偷生的机会?
女皇一拍桌子:“下旨,缉拿永安王孙常安,即刻打入天牢。”
众大臣也没有好办法,得先抓他问一问,现在去永安调查已经不切实际了,但是有这个非常大的疑点,孙常安要是想反,他为何要来未央城?永安的事始终是纸包不住火的,来都城岂不是自投罗网?众人被笼罩在疑云之中。
图撒女皇又说到:“刚才国师最后说到,让朕迁都,众位如何应对?”
长公主孙云珠分析道:“母亲,这国师如果说的是真的,那必定是永安出了大差错,以至于我们未央城的都城禁军都抵挡不了。如果永安按现在明面上的兵力来算的话,不应该会有造成我们迁都的如此恶果;还有一种情况是胡人打进我们图撒,大军之下,无可抵挡,但发生如此之事后,我们的边境守军和永安守军都会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到时候再迁都也不迟吧。”
兵部尚书此时有些愁容满面的分析道:“陛下,这国师之前的记载,所有的事都应验了,这次这么直白的说明,那估计是很有把握吧。迁都于梧桐城,那里本不适合作为都城所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守大门的位置,南方有周国,东边有大漠和梁国,西北的三星地的西面就是胡地诸国,可谓是没有一点战略纵深。那梧桐城当真安全否?”
丞相此时一拍大腿:“陛下,既然国师说让您马上迁都,臣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臣建议先做好迁都准备,让禁军不要只防守东面的大漠人,收缩战线,做好南撤的前期工作。永安现在来看,根本不是什么以后能抵御胡人的前线城池,皇陵都被挖了,我们图撒人任谁也不会这么干,中原人任谁挖了谁祖宗坟,其后世也会被他的对手挫骨扬灰。这是我们中原人的底线。能干这事,如果是图撒人就打谱叛国了,如果是胡人,那永安城很本守不住。”
众人一阵沉默,女皇还是安排下去迁都事宜,但是没有对外声张……
现在沈尚云的部队与图撒人的部队都不敢轻举妄动,生怕自己出击,正好赶上天灾而撤不下来。大漠人一直在休养生息,虽然是等待时机,但是内部一直在把图撒国的东西往大漠拉。土山部没来图撒国倒是自己也没闲着,带着几个小部族跑了草原去洗劫,还和银狐盟碰了碰,银狐盟兵力有限,及时回撤保存实力。
永安王孙常安被在狱中刑讯逼供,对于皇陵被盗一案完全不知道,他自己一听也十分气愤,但是也没有嫌疑对象。毕竟这需要动用军队的力量,永安的兵权在他手里,谁能调动如此多兵马盗掘皇陵他自己也不知道。对于永安珠他倒是有所耳闻,但是他并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这倒也合理,除了历任皇帝知道其中的内情,他不知道也在情理之中。从审讯中发现,他对胡人也是深恶痛绝,那永安如何会像国师说的如此危险……
两日后……
图撒国女皇接到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密函,胡人入图撒国边境,永安城失守,胡人大军正向图撒国而来,不出五日便会兵临城下。所来之人非官家之人,是一道士冒充的,随后兵部尚书单独和此人问过话。这道士毫无悬念的是国师派来的,据他说永安城被边军直接控制了,国师推测胡人直接奔着未央城去的,既然边军去了永安,那胡人自然是没人抵抗,虎狼之势已经形成,速迁都!
兵部尚书不知道到底该不该相信此人,可是自己派出去的探马全都音信全无,女皇忙的焦头烂额,今天如果不把迁都的事安排下去,百姓可能就跑不了了,他还是把这件事告诉了女皇,让她拿主意。
几个大臣达成一致,迁都,先往南走,没有错,这时候不怕一万怕万一,真走不了了,一次性就结束了。女皇当机立断迁都!
整个未央城马上因为圣旨动了起来,禁军入城维持安定,帮助百姓南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们派人通知了防守大漠人的边军与沈尚云的梁国部队,防守大漠人的边军马上向南平撤,与沈尚云的军队会师。
喜欢天命靡常请大家收藏:()天命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