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村,余化蛟指着前面:“管姑爷,你看前面那座有白院墙的大院子就是我们的家。”
管代朋一看,院门偏在一边,门前有几十步石梯坎,院内绿树成荫,看这架势正房至少有五间,心里直夸上可能干,于是带着大家向大院走去。
快走到时,听见几声狗叫声,一会朝门开了,是世嘉,世嘉一看,连忙朝内喊道:
“爹,妈,是爷爷婆婆,幺爸幺婶到了!”
一听世嘉的喊声,管上可、陈冬梅、余化龙、世选、世臣、世衡都跑出来了,把大家接进正屋,世嘉赶忙一一倒茶。陈冬梅怀身大肚,看来临盆不远,余成慧忙叫她去休息。
管代朋:“上可,怎么买到这么大一座院子,花了多少钱??俊?p> 管上可:“爹,这座院子原来是一个大绅粮的,很有钱,他的后人都到城里经商的经商、做官的做官,没有一人愿回来继承这份家业,老俩口经不住儿子们的劝说,最后也搬到城里面去了,留下这座大院子和几百亩山地,按他们的意思,连房子带地一齐卖,但这山旮旯这么穷,谁买得起?他价钱一降再降,我得知这个消息,找张大户,请他出面从中撮合,连房带地一百两银子,就买下来了。爹,地可是成片的土地,可不是岩包包地,照现在的地价一百两连三十亩地都买不到。可我一下买了三百亩,还带一个大院子,划算嘛!”
管代朋:“划算,买的好!现在土里头种的什么?”
管上可:“种的杜仲和枳柑,爹,我还买了十亩水田,种谷子自己吃,已收了一季了。”
管代朋:“这个院子占地多大?”
管上可:“二亩半,除了在围墙边种了一圈果树,中间完全用三合土打成了地坝,要晒药。爹,住房我是这样安排的,正房爹妈住一边,弟弟住一边,我们一家住厢房。”
管上学:“爹妈住上房东头,带着世选世臣,哥嫂住上房西头,我们只是暂住,就住厢房,不久就要去绥阳城开医馆和药铺。”
管代朋:“上学他们哪的会窝在这里种庄稼?暂住厢房就可以了,以后医馆药铺开起来了,我们在绥阳立住了脚,多数人都要到城里去了,娃儿也要到城里进塾馆,世嘉更要去坐堂行医。上可,过几年只怕只有我们老俩口回来陪你们?? ?p> 晚饭后,代朋和上学向上可一家及余化龙讲他们到泸州、到屏山的经过,讲了他们回走马、回石桥铺的经过。讲了遇见龙会长的情形,和天下必将大乱的分析。因此,在绥阳住的时间不可能短,我们从石桥铺拿回来弘仁堂的门匾,以后要在绥阳挂起来,将弘仁堂的精神发扬光大。现在已腊月十几了,都在准备过年了,其他事都等过了年再说。
管上学:“爹,这到过年还有十几天时间,我想趁年前这段时间到绥阳城转一转,看有没有合适的房子,如有就买下来,做好准备,开年过后就好开业了。”
管代朋:“行!反正年前的准备你也插不上手,的确没有事,去看看也可以。”
第二天,管上学到处走走,熟悉这里的环境。整个院子是建在大路边的一座小山堡上,几十步梯子就从朝门下到大路,山堡下面,路对面有一湾水田,也是大哥买下的产业,距屋稍远的后边都是上可买下的旱地,门前大路那边还有一口堰塘,里面栽着藕,养着鱼。这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上学想到:这样也好,看来大哥是当绅粮的料,让他经营,以发挥他的长处,从而为管家立下百代基业。
第三天早上,管上学带上余化蛟赶到绥阳城,大街小巷都看了,虽然也有几处房屋待售的告示,或招租启示,但皆不理想,不是位置太偏,就是店面太小,或房屋质量太差。中午了,又转到十字街来了,看到有个面摊,于是坐下来,每人买了一大碗面。在等面的时候,向煮面的师傅——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打听:
“大哥,你这里人来人往,消息灵通,你知道这一带有大一点的、带铺面的房子要卖的没得?”
煮面师傅:“那要看拿来做啥子?”
管上学:“我是郎中,想在城里开个医馆,为大家医病。”
煮面师傅:“大概要多大,带不带院子?”
管上学:“门面三间,带院子的。”
煮面师傅:“门面三间,带后院的,正好有一处,离这不远,就是有三间门面,带后院。房主人还一再让我帮他留意买主,但我有几天没见着他……真是说曹操,曹操到,你看他正朝这边走来了。”
煮面师傅连忙喊道:“李二哥,李二哥,快过来!”
李二哥一听,煮面师傅在喊他,忙过来问道:“唐师傅,有啥事?嘿,我还没有吃响午,正好来碗红烧面。”
唐师傅:“要得!李二哥,这位郎中想找间带后院的铺面,开个医馆,你的房子的情况正好合适,具体的你们自己谈,我下面去了,失陪。”
管上学立即起立拱手:“听说李二哥有房屋待售,不知道售出没有?”
李二哥:“没有,房子比较宽大,一般人买不起,买来也住不了这么大,所以还没有卖出去,兄弟有意买吗?”
管上学:“我有意,但要先看看,适不适合我的用途。”
李二哥:“那是当然的,吃了面就去看。”
管上学:“要得,要得。”
这时,打杂的小二将三碗面端上来,上学一道给了制钱。
李二哥:“初次谋面,就让小兄弟破费,真不好意思。”
管上学:“区区小事,何足挂齿,今后仰仗李二哥的事还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