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杜甫评传莫 > 第33章(第2页)

第33章(第2页)

虞舜,苍梧云正浮”,明末潘柽章云:“高祖号神尧皇帝,大宗受内掸,故

以虞舜、苍梧言之。”(《杜诗博议》,《杜诗详注》卷二引)1因为慈恩寺

既是佛教的一个重要场所,又是唐帝国鼎盛时期的一个象征,2当杜甫这位忧

国忧民的诗人登上寺塔时,就自然而然地眺望太宗的昭陵而缅怀大唐帝国的

全盛时代。可是盛世已经消逝,尽管诗人满怀希望地呼唤它,也不会复返了,

剩下的只是愁云惨雾而已。“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二句是以周穆王和

西王母游宴于瑶池之传说以刺玄宗、杨妃,注家于此均无异说。虽说诗中的

“瑶池”不一定是比喻骊山瘟汤,1诗人登塔时玄宗、杨妃也并不在华清池,

2但诗人远眺骊山,即景生情,不由得对玄宗沉面于酒色淫乐感到惋惜、愤慨。

1仇氏引《杜诗博议》皆标作“明王道俊”,误。因仇氏实未见其书,《杜诗详注》中凡引《杜诗博议》

处皆转引自朱鹤龄《杜工部集辑注》,而朱氏所引则为潘柽章所著,详见蔡锦芳《杜诗博议质疑》(《杜

甫研究学刊》1989年第2期)。后文凡自仇注转引《杜诗博议》,皆径标作潘氏之言,不再注明。

2据《两京新记》、《长安志》等书记载,慈恩寺建于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本是太子李治(即后来

的高宗)为他母亲文德皇后祈福而建立的。塔前东阶立有大宗亲撰的《三藏圣教序》碑和高宗亲撰的《述

圣记》碑。

1《杜诗详注》卷二引程嘉燧云:“明皇游宴骊山皆贵妃从幸,故以‘日晏昆仑’讽之”。《钱注杜诗》

卷一则云:“唐人多以王母喻贵妃,‘瑶池日晏’,言天下将乱,而宴乐不可以为常也。”二说略同,然

程说坐实瑶他以比骊山温泉,似不如钱说之圆通。又杜诗他篇如《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云:“倒悬瑶

池影,屈注沧江流。?至尊顾之笑,王母不肯收。”亦可与之互证。

2温汤疗疾,故玄宗之幸骊山必在冬季或初春寒冷季节(见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第一章)。据《资治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二句写贤士失职而无所归宿之悲愤,“君看随

阳雁,各有稻粱谋”二句,斥好邪趋炎附势而谋取富贵之无耻,其义甚明。

当四位诗人登上兹恩寺塔举目远眺时,对于观察自然景物来说,他们都

站在同样高度的七级浮图之上。可是对于观察社会现象来说,杜甫却独自站

在一个遇然挺出的高度上。这样,岑参、储光轰所看到的是佛寺浮图的崇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