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隆和徐湛之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他们甚至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张超之那锋利的刀刃就已经无情地砍向了他们。刹那间,鲜血四溅,染红了整个宫殿。刘义隆和徐湛之瞪大了双眼,满脸都是惊恐与绝望,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他们最终还是命丧黄泉。
杀死刘义隆和徐湛之后,刘劭并没有停下他血腥的脚步。他深知,如果不彻底铲除异己,自己刚刚夺来的皇位恐怕难以坐稳。于是,他立刻又派出一批训练有素的杀手,火速赶往尚书省,目标直指正在那里值宿的江湛。
此时的江湛正坐在桌前处理政务,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当杀手们如鬼魅般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才如梦初醒,但为时已晚。杀手们手起刀落,可怜的江湛连一声惨叫都没来得及发出,就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成为了这场宫廷政变的又一个牺牲品。
与此同时,后宫之中也是一片混乱。刘劭的叛军四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其中,美丽善良的潘淑妃也不幸遭到了毒手。她原本正在寝宫之中安睡,却被外面嘈杂的声音惊醒。还没等她弄清楚状况,一群凶狠的叛军就冲了进来,不由分说地将她残忍杀害。
就在这一年,刘劭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皇位,并改年号为太初。然而,为了掩盖自己弑父篡位的滔天罪行,这个卑鄙无耻的家伙竟然颠倒黑白,信口雌黄。他将弑帝的罪名强行加诸到徐湛之和江湛身上,还恬不知耻地对外宣称自己乃是起兵诛杀逆贼,目的是为了匡扶正义、整顿朝纲。这种荒唐可笑的谎言,自然无法蒙蔽众人的眼睛,但刘劭却依然执迷不悟,妄图用这种卑劣手段来欺骗天下人。
元嘉三十年,原本平静如水的局势突然之间风起云涌,一场惊心动魄、令人瞠目结舌的政治风暴如狂潮般汹涌而至!刘劭这个野心勃勃之人,竟然悍然发动政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篡夺了皇位,堂而皇之地登上了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宝座。
然而,他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激起了朝野上下的众怒。各方势力对他的所作所为深感愤慨,尤其是那些拥兵自重的诸王们更是群情激奋,纷纷挺身而出,表示强烈的反抗。
一时间,各地诸王纷纷响应,他们怀着满腔的怒火和正义之心,迅速集结起来。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以刘骏、刘义宣和刘诞三人为首的势力集团,他们高举起义旗,振臂高呼,立下铮铮誓言:定要彻底推翻刘劭的残暴统治,还天下一个清明与安宁!
就在这紧张万分的时刻,身处漩涡中心的刘劭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如今的处境已是岌岌可危。走投无路之下,他心生一计,妄图通过拉拢昔日的部下沈庆之来扭转乾坤。于是,一封机密信件被悄悄地送到了沈庆之的手中。在这封信里,刘劭言辞恳切地请求沈庆之能够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出手相助,并明确指示他务必想尽办法除掉刘骏这个令自己寝食难安的心腹大患。
然而,沈庆之又岂是一般人呢?他内心深处早已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清晰明确的是非善恶准则。当遭遇刘劭那咄咄逼人且充满诱惑的手段时,他毫无动摇之意,毫不犹豫地坚定站在了代表正义的一方。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最终下定决心要协助刘骏兴兵讨伐叛逆。
有了沈庆之这位得力干将的鼎力支持,刘骏顿感如虎添翼。他雷厉风行地开始迅速召集各方兵力,同时精心挑选出智勇双全的部将柳元景,委任其统领大军出征。这支士气高昂、阵容强大的军队,宛如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以排山倒海之势径直朝着建康城猛扑而去。
此刻的建康城中,刘劭惊惶失措到了极点。眼看着敌军逼近,他手忙脚乱地下达命令实行全城戒备森严。一时间,士兵们神色凝重而又紧张兮兮地穿梭于街头巷尾之间,严密巡逻着每一个角落。整座城市仿佛被一层沉重压抑的肃杀氛围所笼罩,让人不寒而栗。
不仅如此,刘劭深知此时此刻稳定军心至关重要。于是,尽管自身已处于极度慌乱之中,但他仍然强作镇定,不断地安抚那些正在前线浴血拼杀的将士们,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稳住局势。
只可惜,此时的刘劭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绝望与恐惧令他逐渐丧失理智,陷入了近乎癫狂的状态。为了能够阻断敌军的退路,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这个走投无路之人竟然打起了极其阴险狠毒的主意——打算将江陵、会稽以及寻阳三地官员留在京城的家属全部诛杀殆尽!这一残忍计划一旦付诸实施,必将引起更大的混乱和民愤。好在关键时刻,江夏王刘义恭等一众大臣挺身而出,苦口婆心地劝谏刘劭放弃这一暴行,总算避免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就在此刻,刘劭发现自己已经被东西两面的军队紧紧包围住了。这两支分别由刘骏所率领的西军和刘诞所指挥的东军,犹如两只凶猛的巨兽,正张开血盆大口准备将他一口吞下。局势瞬间变得岌岌可危起来,仿佛下一秒钟就会天崩地裂。
在前太子中庶子萧斌以及其他一众大臣们的眼中,当下唯一能够摆脱困境、扭转战局的方法就是毫不犹豫地带领大军冲向西方的敌军,与其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生死攸关的大决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冲破敌人的包围圈,杀出一条血路来。
可是,刘义恭等人对此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见解。他们觉得此时不宜轻举妄动,而应采用以逸待劳的策略。先让士兵们养精蓄锐,等待一个最为恰当的时机再突然发动攻击,从而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面对两种完全相反的意见,刘劭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每一种选择都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未知的后果,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刘劭最终还是决定采纳刘义恭的建议,下令全体将士原地待命,按兵不动,静静观察着敌人的一举一动。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正是因为刘劭的这个决策,使得局面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原本气势汹汹的西面军队见刘劭迟迟不肯出兵迎战,竟然如同脱缰野马一般,一路狂飙猛进,毫无阻碍地长驱直入。他们就像是一阵狂暴的飓风,所到之处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令刘劭的军队根本无法抵挡。就在这惊心动魄、生死攸关的千钧一发之际,只见柳元景身先士卒,骑着一匹威风凛凛的战马,挥舞着手中那寒光闪闪的长剑,率领着西军的先锋部队如疾风骤雨般疾驰而来。马蹄声震耳欲聋,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仿佛整个大地都为之颤抖。经过一路艰苦跋涉,这支英勇无畏的队伍终于成功抵达了建康城南边的新亭一带。
到达目的地后的柳元景没有丝毫犹豫,当机立断地下达了一连串指令。他命令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依据周围险峻的山势因地制宜地修建起一座座坚固无比的营垒。这些营垒不仅布局合理、结构精巧,而且还充分利用了地形优势,使得敌军难以攻破。此外,柳元景还精心策划并布置了一系列严密的防守措施和完善的防御机制。他安排弓箭手埋伏在高处,一旦发现敌军靠近便万箭齐发;又设置了重重障碍和陷阱,让敌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而另一边,刘劭得知柳元景的军队已经在新亭安营扎寨之后,顿时心急如焚、坐立不安。他深知柳元景乃是一员猛将,如果不能及时将其击败,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刘劭毫不犹豫地派遣出自己最为信任的心腹部将,亲率整整一万名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精锐士卒气势汹汹地朝着新亭杀去,妄图凭借强大的兵力一举击溃柳元景苦心经营的防线。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掌控战局,刘劭更是亲自登上了高耸入云的朱雀门。站在城门之上,他居高临下俯瞰着战场,目光犀利如鹰隼一般紧紧盯着双方交战的每一个细节。大战前夕,刘劭深知士气对于一场战争胜负的重要性。因此,他慷慨激昂地对着麾下的将士们大声喊话:“诸位勇士们!只要今日能战胜柳元景那贼子,我定会论功行赏,赐予你们高官厚禄、金银财宝以及无数良田美宅!”听到这番豪言壮语,众将士们群情激奋、热血沸腾,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刻冲上前线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就这样,在刘劭丰厚赏赐的激励之下,这些将士们犹如猛虎下山一般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了那场即将爆发的激烈战斗之中。一时间,战场上杀声震天,血肉横飞。眼看着刘劭的军队就要攻破新亭的防线,但就在这关键时刻,意外发生了——刘劭军队中的将领鲁秀竟然突然敲响了退兵的鼓声!原本气势如虹的军队瞬间失去了统一的指挥,顿时乱作一团。柳元景见状,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下令全军发起大规模反攻。刹那间,喊杀声响彻云霄,刘劭的军队被杀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遭遇如此惨败之后,刘劭并不甘心就此认输。没过多久,他又一次派出自己的心腹爱将,组织起一支更为强大的军队再度猛攻新亭。然而,这一次的结果依然不尽人意,刘劭的军队在柳元景顽强的抵抗下再次铩羽而归。这一战刘劭军队死伤惨重,众多将领战死,步兵主将萧斌受伤,水军主、副将都投降西军。刘劭惊骇之下,只得撤退。当天夜里,鲁秀又投奔西军。刘劭退回台城之后,焚毁了京都士兵的军籍,将士兵都放归民籍。当时刘义恭想要据守石头城,恰逢刘劭已经命令刘浚及萧斌守备,很快刘义恭便单人骑马逃跑,去投奔西军。刘劭派兵追击,追至冶渚时,刘义恭已经成功渡过了秦淮河。趁此机会,散骑侍郎徐爰、辅国将军张柬及其副将垣询之等人,也都纷纷南逃离开建康。
兵败被杀
不久之后,刘骏也率军来到新亭,并在柳元景等人的劝谏下称帝。此时的刘劭已经无力抵挡各路军队,他用辇[niǎn]车去迎接蒋侯神像到宫中,向其磕头求保佑,企图靠神明之力,来追究刘骏的罪过。很快,他又将儿子刘伟之立为皇太子,下书大赦天下,唯独刘骏、刘义恭、刘义宣、刘诞四人不在赦免之列。刘骏称帝后不久,刘诞所部东军也攻至曲阿(今江苏武进),并在奔牛塘之战中大败刘劭的军队。在刘骏等人的进攻下,刘劭战败,各路军队溃散,城内文武军吏也纷纷叛逃,投降西军。刘劭自知大势已去,便命亲信詹叔儿烧掉车辇以及衮服、冕冠等皇帝用品。当时刘浚本劝刘劭收拾钱财珠宝,逃往海外,因为建康城人心离散,最终计划没能实行。
镇守石头城的萧斌听说建康城失守,惶恐之下,命士兵解除武装,去向西军投降,结果在刘骏军门前被斩杀。没过多久,西军如汹涌潮水般向敌军发起了全面进攻。刘义恭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亲自来到朱雀门前坐镇指挥战斗。一时间,喊杀声、兵器相交之声响彻整个建康城上空。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康城的各个城门纷纷失守,西军势如破竹地一路推进,径直抵达了太极殿之前。而此时的刘劭见大势已去,惊慌失措地逃往武库,并藏匿在了一口深井之中。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一藏身之处还是被西军将领高禽给发现了。只见高禽毫不留情地将刘劭从井中硬生生地拽了出来,随后用绳索紧紧捆绑住他,押解着送往刘骏所在的大营。
与此同时,刘浚也在慌乱的逃亡途中与刘义恭不期而遇。走投无路之下,刘浚只得选择投降。他乖乖地跟随着刘义恭一同前往刘骏的大营负荆请罪。可惜的是,在半途之上,刘浚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死亡的命运,被无情地处死。
就在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五月这个多事之秋,刘劭被押送着抵达了新亭。此地乃是大军驻扎之所,气氛凝重肃穆。主将臧质一脸威严地质问刘劭究竟因何而起兵造反。面对臧质的质问,刘劭无奈地吐露实情:原来先帝欲废黜他的太子之位,惶恐不安的他急忙向萧斌求教应对之策,谁料萧斌竟然怂恿他起兵反叛。
听闻此言,臧质心中愤怒不已。他当即将刘劭五花大绑于一匹骏马之上,牵着马带到了军队驻扎的大门前。早已等候在此的刘骏见到刘劭后,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手起刀落,瞬间结束了刘劭年仅三十岁的生命。
不仅如此,刘劭和刘浚二人的尸首皆被弃置江中,任其随波逐流。他们的妻妾以及所有子嗣也未能幸免,全都遭到了处决。至此,这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终于落下帷幕,建康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那曾经弥漫在空中的血腥气息却久久难以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