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额头渗汗,语速飞快地向李启讲述玄德宫外可疑黑影与消失的脚步声,说话时还不时环顾四周。
他的眼睛里透着紧张与惶恐,眼神闪烁不定,像是害怕那黑影随时会再次出现。
此时他心中满是惊恐,那黑影如同梦魇般缠绕着他,他只盼着能尽快将此事告知李启,好让自己安心些。
李启听着福安的讲述,眉头紧锁,眼底闪过一丝冷意,目光紧紧盯着福安,眼神中带着审视与探究。
他缓缓起身,来回踱步,心里犹如一团乱麻。
这可疑的黑影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是针对他个人,还是对整个大齐有更大的阴谋?
寂静的宫殿里,他的脚步声清晰可闻,每一步都像重重地敲在人的心头。
他深吸一口气,那股淡淡的檀香味钻进鼻腔,往日喜爱的味道此时却让他感到压抑,这压抑感如同此刻他心中的阴霾一般挥之不去。
他眼中精光一闪,低沉有力地说道:“此事不可大意,福安,你即刻传朕旨意,暗中命人调查此事,务必查清那黑影的身份,以及目的!”
福安领命退下。
此时,一阵微风轻轻吹过,吹动了宫殿内的帷幔,仿佛也在为这即将到来的危机而不安。
李启转身,目光投向窗外,夜色好似一块巨大的黑幕将皇宫整个笼罩起来。
他望着那无尽的黑暗,心中隐隐觉得,这绝非普通宵小之辈,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阴谋。
他的视线从窗外的黑暗中收回,落在宫殿内华丽却略显冰冷的摆设上。
那精美的雕花木椅,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荣华;墙上的挂画,在黯淡的光线下显得有些阴森;角落里的花瓶,静静地立在那里,像是在窥视着殿内的一切。
第二天清晨,朝堂上李启不动声色地听着大臣们汇报,偶尔用眼角余光扫视前列的张肃。
张肃心领神会,微微抬头,眼神中带着一丝笃定回应着李启。
朝堂上大臣们或神情严肃,或微微皱眉思考,或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宗泽将军的汇报内容。
有的大臣双手紧握着笏板,手心里满是汗水,心中担忧着边境的局势;有的则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希望能从宗泽的汇报中找到提升大齐国力的契机。
这些大臣们穿着各有特色,有的身着深色朝服,上面绣着简单却精致的花纹,头戴乌纱帽,帽上的配饰在烛光下闪烁着微光;有的穿着淡色的长袍,腰间束着玉带,玉佩随着他们的动作轻轻晃动。
退朝后,张肃步伐沉稳地走出朝堂,每一步都带着一种使命感。
他穿过长长的走廊,走廊两边的烛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他送行。
随后他来到御书房向李启禀报道:“陛下,臣已安排人手,在城中各个角落秘密排查,不会放过任何可疑踪迹。”他声音平静且坚定,眼神中透着自信,仿佛已经看到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被一一揪出。
李启微微点头赞许,眼神中带着一丝欣慰:“张卿办事,朕放心。此事重大,切记秘密进行,不可打草惊蛇,要在最短时间内清除那些暗处的毒瘤。”他的声音低沉有力,带着寒意,心里却在思索着如何在不引起恐慌的前提下,彻底消除隐患。
张肃感受到威严,拱手应道:“臣,遵旨。”
夜晚,月色如钩悬于深蓝色天幕。
李启站在宫殿最高处,遥望远处灯火通明的京城,他紧紧握住拳头,掌心冰冷的触感让不安感涌上心头。
他能感觉到平静表象下的暗流涌动,似乎有坏事即将发生。
他的目光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间游走,看到百姓们安居乐业,他的心中却无法平静,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可能出现的危机场景。
这时,一个黑影鬼魅般出现在他身后,单膝跪地,沙哑低沉地说:“陛下,城中发现数处可疑据点,还有,义士军营地附近,似乎有不明人士在窥探。”黑影顿了下继续道。
李启眼中寒光更盛,负手而立,衣袂在夜风中猎猎作响,他平静而威严地说:“盯紧他们,有任何异动,立即汇报。”“遵旨!”黑影一闪消失在夜色里。
夜色越发深沉,李启独自站在高处俯瞰着灯火阑珊的京城,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平静之下危机四伏,必须尽快清除暗处的隐患。
他望着京城的灯火,仿佛看到了大齐的希望,但又担心这希望会被黑暗吞噬。
与此同时,城郊义士军营地内气氛紧张。
刘勇站在高高的了望台上,眉头紧锁,目光如鹰隼般扫视四周,他习惯性地用手摸了摸腰间的佩剑,任何动静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他身材魁梧,身着一身厚重的铠甲,铠甲上有着斑驳的痕迹,那是他征战多年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