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着她的计划,带走了二郎和三郎的养父、养母两家,完全就是要全体迁走的前奏,但眼前却没办法和她计较,只能道:
“李家三姐妹。老二秋兰你可以带走,李墨兰和海兰是两个好助力,三郎用得上。”
“——他非要把墨兰和海兰留下的话。我就要带许七去泉州。”
听到她慢条斯理提出如此无理要求,阿池几乎忍不住要骂了出来,
“你不知道李家老大和老三只会听季辰龙的?三郎要在季辰龙回来前,说服她们。这有多难你不明白?你居然就要换许七?三郎绝不会答应。”
她正等着这话茬,马上就道:
“他说不服那是他的事,墨兰和海兰我能说服。她们会跟我走。”
“你要她们干什么?”
阿池没好气地讥笑着,
“李秋兰做得一手好针线。这倒也罢了。她就是软塌扶不上墙的性子。跟着你她还能不受欺负。但你让墨兰给你扫屋子?还是要让李海兰给你做饭?她们去了大宋,就是为了跟着你在小书院里老死?”
他显然对陈文昌开书院的事不屑一顾。
“她们要干的活多着呢——”
她也不和他客气。直接说着,
“不说北、南坊要回去的坊民,仅是眼前我那一百户匠户。他们就是足足五百名男女老弱。他们要跟着我回去,我难道要指望陈家管他们?他们的吃穿住行,中间多少和宋人打交道的事情?我一个人能干得过来?秋兰可靠,但见外人就脸红,不是个能独挡一面的人。其余人的宋语说得不够顺,妈妈们毕竟有年纪,只有海兰和墨兰能帮上我。”
她一顿,也把脸板了起来,
“再说,许七她玩了这几年,也该学着做做事了——我不带着她,三郎能教她什么?和他一样喝酒打架养女人?”
在阿池开口前,她又一句话堵了回去,
“他要是现在就娶了许七,他们是夫妻,我不好插嘴。”
阿池语塞,知道她是看准了季辰虎正想着要不要娶一名扶桑世家女子,许淑卿在这个时候绝不可能和他成亲。
她冷笑着,道:
“他们闹了这几年,就算他现在愿意成亲,许七还未必放心他。不是夫妻,许七去哪就是我说了算。白养了她三年吗?你看她愿意跟着许家兄弟,还是愿意跟我!”
她自问,对韩参政府的支持已经挖通一条运兵的河道。
她买了西北的驼队,除了她自己也随时可以知道西北的消息,也方便王世强收集北方军情。
她前世学到的各种知识,她也在这十年里开河道,建坊学,教给唐坊工匠。传给宋人了。
除此之外呢?
她并没有足够的本事,自己去上阵拼杀。
她参加过坊里的阵图社,她学得连社主李墨兰的一成水平都不到。
她射弩机的本事就也是自保而已。
她更不知道蒙古人到底什么时候南下。
她现在能做的,就是眼下迁坊的大事。
还有,开书院是陈文昌喜欢的事。
“你当我迁坊容易吗?不说别的。我带过去的小孩子都是坊学里的学生,他们的学业也不能废了。但泉州城的蕃学必定不行。陈文昌的蒙学也和咱们坊学不一样。”
“……”
在阿池的无语中,她叹着气,唠叨说着这此琐事。
她把迁坊的事做好,做给陈家看,陈文昌也会觉得。她跟着他主持一座书院,应该是能帮他打打下手的。
她可以和陈文昌商量着,把坊学里的各种物理、化学、地理教材教放进去。
如果他能答应,就让坊民孩子都去他的书院读书。如果他觉得为难,她还得想办法重开坊学。她自己也要开个私学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