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奥斯曼帝国的衰亡原因 > 第149章(第1页)

第149章(第1页)

1917年春夏两季,被俄国占领的土耳其东部土地上出奇地平静。此前焦头烂额的奥斯曼帝国高加索部队获得难得的喘息机会,这一年余下的时间他们远离战事。俄国士兵内部忙于激烈的政治讨论,焦点完全在他们的祖国。许多士兵都怀疑自己来到奥斯曼帝国战斗的意义。

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人上台执政(根据俄国旧历史称&ldo;十月革命&rdo;),萦绕士兵心头的困惑也迎刃而解。布尔什维克党人谴责战争系帝国主义所为,他们呼吁在&ldo;不割地,不赔款&rdo;的前提下谈判讲和。青年土耳其党人简直难以相信这等天赐良机。当年,奥斯曼帝国正是害怕俄国对海峡和伊斯坦布尔的觊觎,才与德国结成战争同盟。开战以来,俄国部队已摧毁奥斯曼军在高加索地区的防线,并占领安纳托利亚东部的大片疆土。然而,俄国一夕之间改朝换代,承诺会尽早撤出战争,归还战争期间赢得的所有土地[书籍免费分享微信jnztxy]。

12月18日,青年土耳其党人与俄国高加索部队代表在被俄方占领的埃尔津詹举行会面,签订了正式停战协议。从黑海至凡湖,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士兵一路浴血奋战,他们的政治领袖却最终谈判讲和。停火使被俄国占领的安纳托利亚东部地区产生权力真空,特拉布宗的俄国士兵不听彼得格勒当局指挥,擅自行动。民主选举产生的&ldo;工农兵委员会&rdo;声称握有全部权力,享有最高权威,但却缺乏执行两者的手段。士兵们无组织无纪律的时间越长,就益发无法无天。

1917年12月底,身处特拉布宗的俄军开始征用船只,准备穿过黑海返回祖国。许多即将复员的士兵已经数月未领薪饷,他们打劫城里的商店,以攒足路费还乡。31日,特拉布宗全城戒严,但秩序仍不见好转。城市周围的农村地区更是乱作一团。俄军撤退,那里的土耳其武装分子便步步进逼。1918年1月美国领事写道,&ldo;日复一日的枪声、劫掠还有惊慌,土耳其武装分子越来越嚣张,俄军士兵则惹人讨厌。&rdo;不论停火让奥斯曼军得到多少喘息的机会,被俄国占领的那些城镇都期待能回到正常政府的管理之下,而这一期望只有达成和约才能实现。

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的德军总部,同盟国与布尔什维克政府代表会面。由于俄国人希望德国和奥地利返还之前占领的俄国领土,布尔什维克承诺的没有土地兼并的和约其实只对奥斯曼帝国有利。和约谈判中,青年土耳其党人不但想重新恢复1914年的边界线,还希望俄国返还&ldo;elviye-iselâse&rdo;,即1878年被俄国吞并的&ldo;三大行省&rdo;:卡尔斯、阿尔达汉和巴统。

两轮谈判无果后,德国于1918年2月18日对俄重新开战。俄军毫无招架之力,列宁指示谈判人员尽可能答应同盟国的和约内容,争取尽快签约。如此一来,俄国便在谈判中处于下风,奥斯曼帝国不但恢复了1914年的边界线,还令俄军撤出此前占领的三大行省,而这些行省最终如何处置,将由奥斯曼政府组织的公投决定。因此,青年土耳其党是3月3日签订的《布列斯托‐立陶夫斯克条约》的主要受益人。

条约签订后,奥斯曼政府当天就向众议院宣布这则消息。政治人士纷纷击掌相贺,认为与俄国之间的和平预示着最终的和平也即将来临。有利的和约条款,加上收复久被侵占的领土,这些都或多或少弥补了奥斯曼帝国在战争中的巨大牺牲。此外,俄国对君士坦丁堡和海峡&ldo;自古以来&rdo;的领土主张也最终成为过去。这些令奥斯曼帝国重新燃起赢得一战的希望。

布尔什维克不遗余力地贬低已被废黜的沙皇政府当年所出台的各种政策。1917年11月下旬,时任人民外交委员列夫&iddot;托洛茨基在苏维埃的《消息报》(isvestia)上,披露了当年政府的一些肮脏内幕。其中,最轰动一时的就是三国秘密分割奥斯曼帝国的《赛克斯‐皮克特协定》。国外驻莫斯科记者纷纷将这则消息传至在祖国翘首以盼的编辑手里。11月26日至28日,《曼彻斯特卫报》首先在英语国家披露了《赛克斯‐皮克特协定》的相关信息。

奥斯曼政府抓住此次机会,大肆诋毁起义的麦加埃米尔‐谢里夫侯赛因,以及其身为阿拉伯部队指挥官的儿子费塞尔。1917年12月4日,即耶路撒冷陷落四天前,杰马勒帕夏在贝鲁特发表演讲,披露了《赛克斯‐皮克特协定》的相关条款,贝鲁特民众听后震惊不已。演讲中,杰马勒帕夏把谢里夫侯赛因及他的儿子们称作为英国卖命的骗子,并将&ldo;耶路撒冷敌军兵临城下&rdo;的责任全部推给这些阿拉伯起义的领导人。&ldo;倘若他所谓的独立梦想有实现的可能,哪怕非常渺小,我都能理解汉志起义背后的部分缘由。然而英国人真正的企图已经败露:他们居心叵测,没过多久就露了馅。谢里夫侯赛因以伊斯兰哈里发授予他的尊严来换取受英国奴役的耻辱。事到如今,他是咎由自取。&rdo;奥斯曼政府将杰马勒的这次演讲内容译成阿拉伯语,分发给叙利亚的各大报纸,这则轰动一时的消息因此广为流传。贝鲁特和大马士革的报纸通过火车运至麦地那,又从麦地那悄悄流入麦加,由此达到羞辱哈希姆家族的目的。[2]

谢里夫侯赛因及儿子费塞尔对英法的分治方案早有耳闻。毕竟,马克&iddot;赛克斯爵士在今年早些时候已经来过吉达,向他们简单汇报协议的条款。不过,当时的英法外交官刻意含糊其辞,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和盘托出分治计划,就有可能威胁到英阿联盟。赛克斯让谢里夫侯赛因相信,英国占领伊拉克只是暂时性的,而且将会为其短暂占领支付&ldo;租金&rdo;。他还鼓励谢里夫将法国人在叙利亚的存在,看做对叙利亚沿海一小块土地的短期租借。谢里夫从英法盟友口中得知的信息,还不如杰马勒帕夏演讲透露的多。[3]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