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奥斯曼帝国的衰亡原因 > 第150章(第1页)

第150章(第1页)

杰马勒帕夏希望利用《赛克斯‐皮克特协定》规劝哈希姆家族放弃起义,回到奥斯曼帝国的怀抱,帝国会既往不咎。双方若能成功达成和解,那么奥斯曼帝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局势就会发生巨大反转。届时,奥斯曼帝国便可反过来利用谢里夫装备精良的阿拉伯部队来对付英军;法里赫帕夏的部队可从麦地那调往其他地区;与俄国停战后,奥斯曼高加索军也能抽出身来,联合法里赫帕夏的部队共同从英军手中夺回巴格达和耶路撒冷。青年土耳其党人认为,若是阿拉伯人重新输诚,奥斯曼帝国便还能放手一搏,挺过这场战争。

1917年12月,杰马勒帕夏秘密捎信给身在亚喀巴的费塞尔。这位青年土耳其党领导人承诺,若哈希姆家族能够再次为奥斯曼帝国效忠,阿拉伯人在帝国治下便可享受完全自治‐真正的自治,而非《赛克斯‐皮克特协定》那种受外国势力主宰的假自治。然而,谢里夫又把这封信转寄给英国驻埃及高级特派员,雷金纳德&iddot;温盖特爵士。1917年11月,英国的《贝尔福宣言》和《赛克斯‐皮克特协定》接连被公开,谢里夫侯赛因认为,他的英国盟友需要给他一个解释。

驻埃及的英国军官发现自己处境微妙。他们并未参与到秘密分治计划的起草过程当中,却要代表英国政府回答谢里夫的质问。他们在这其中面临的风险很高,因为一旦透露个中细节,便会危及英军在美索不达米亚与巴勒斯坦的战事,令英国与哈希姆家族的联盟关系毁于一旦,声势渐起的阿拉伯起义也会因此夭折。

1918年1月,开罗的阿拉伯办事处领导人dg霍格思为谢里夫对《贝尔福宣言》的担忧做了解答。他再次确认协约国的立场,即&ldo;一旦时机成熟,阿拉伯民族便应充分享有建立国家的机会&rdo;,巴勒斯坦&ldo;不应臣服于任何人&rdo;。然而,&ldo;世界各地的犹太人&rdo;希望&ldo;能重回巴勒斯坦,英国也对此表示支持。霍格思安慰他的阿拉伯盟友称,&ldo;世界各地的犹太人&rdo;在许多国家都拥有&ldo;政治影响力&rdo;,而且犹太人对阿拉伯人的友好&ldo;不应被弃之一边&rdo;。[4]

在回应谢里夫对《赛克斯‐皮克特协定》的问题之前,温盖特征求了英国外交部的意见。1918年2月8日,伦敦方面作出回复,内容还是一贯的空洞外交辞令。英国政府感谢谢里夫转寄杰马勒的信件,称信件内容明显是&ldo;蓄意挑拨,企图离间&rdo;哈希姆家族和协约国的关系,并再次重申英国政府&ldo;解放阿拉伯人民的承诺&rdo;。[5]

谢里夫也许确实担心过英国人会对分治方案敷衍了事,但他和儿子们的起义已经无法回头,不可能与奥斯曼帝国重归于好。最终,谢里夫侯赛因没有回复杰马勒的信。他和儿子们不得不一边寄希望于英国能遵守其支持阿拉伯独立的每一次重申,一边继续与奥斯曼帝国作斗争,渴望获得军事胜利。然而,这一切努力都被英法两国的秘密外交所破坏。

自从奥斯曼军于1917年7月在亚喀巴投降以来,阿拉伯起义的主战场已从汉志转至叙利亚南部边境。费塞尔在那里继续扩充自己的正规军,交由贾法尔&iddot;阿斯克里指挥,并招募新的部落兵。英法两国分别派出埃及和阿尔及利亚殖民军,为其提供技术和现代武器装备支持。阿拉伯部队得到了一队装甲车、一批飞机,还有大量10磅野炮等最先进的军事装备,帮助他们更强力地轰击土军阵地。

费塞尔的军队从亚喀巴出发,前往马安挑战当地的奥斯曼驻军。马安是位于大马士革和麦加之间的朝觐点之一,是叙利亚和汉志的传统分界线。这里是汉志铁路线上比较大的一站,有一支规模较庞大的奥斯曼军驻守。早在1917年8月,劳伦斯就曾估计称,奥斯曼军在&ldo;马安有6000名步兵,一个团的骑兵和骑步兵,并已根据标准作战方法在该地筑起铜墙铁壁&rdo;,费塞尔的游击部队根本无法攻取防守如此坚固的阵地。[6]

这支阿拉伯部队需要往北推进,担任艾德蒙&iddot;艾伦比将军的右翼军。因此,他们最初绕开马安,转而去占领约旦河谷的高地。1918年1月15日,费塞尔的弟弟扎伊德率领一支小分队夺取肖巴克城堡,轻松占领了行政中心塔菲拉。当地奥斯曼驻军指挥官扎奇&iddot;哈拉比与240名部下投降。心有不甘的土耳其人于1月26日发动反攻,试图将其夺回,但被谢里夫部队和倒戈士兵击退,死伤惨重。之后的6周里,塔菲拉两度易手:奥斯曼军于3月6日夺回该城,3月18日再度失守。[7]

在巴勒斯坦,埃及远征军卷土重来。时任英国首相大卫&iddot;劳合&iddot;乔治指示艾伦比于1918年2月重新对巴勒斯坦发动攻击,给奥斯曼帝国致命一击,迫使其退出战争。艾伦比并未深入巴勒斯坦,而是决定向东面出击。他的目标是在约旦河对岸的安曼与阿拉伯部队会合,并切断奥斯曼军从当地通往马安和麦地那的重要铁路线。安曼南部约有2万名土耳其士兵,艾伦比希望在他的右翼消除这一威胁,最后再向大马士革推进。

作为行动的第一步,艾伦比选择占领约旦河谷小镇杰里科,将其作为在外约旦的推进基地。2月19日,艾伦比部队开始从容不迫地沿约旦河谷的陡坡朝杰里科方向前进。河谷道路狭窄,车辆无法通行,步兵和骑兵队蔓延长达5英里。土耳其炮手延缓了英军的推进速度,但却阻止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最终,艾伦比部队于2月21日早晨进入杰里科。澳新骑兵此前对杰里科的印象都来自《旧约&iddot;约书亚记》中的记载,和对杰里科之墙的描述(中文译为&ldo;耶利哥之墙&rdo;,相传这座镇守迦南的古城城墙高厚,但犹太人吹着羊角绕城行走七天后,上帝以神迹震毁城墙,于是迦南失守)。但一进入这座城镇,他们很快就回到现实:&ldo;我军所到的所有东方城镇之中,&rdo;一名新西兰骑兵军官回忆道,&ldo;杰里科绝对是最脏最臭的。&rdo;[8]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