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文学网

天天文学网>中东战争全史田上四郎 > 第97章(第1页)

第97章(第1页)

第三,

&ldo;训练第一&rdo;的思想是针对六天战争以前的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而提出来的。这种&ldo;训练第一&rdo;的思想,使得不善协同动作的阿拉伯民族在苏式&ldo;火花&rdo;作战行动计划中得到了训练。各部队根据

40人组成的参谋部所拟定的大规模的、详细的行动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作战训练。对模拟巴列夫防线进行的300次进攻战斗训练,坦克和火炮夜间沿不同颜色的路标进行的渡河训练,在与苏伊士运河流速相同的河流上进行的渡河训练,反映了这些训练的一个侧面。

阿拉伯国家之所以能顺利地取得初战胜利,还有以色列遏制战略方面的原因。以色列的遏制战略是建立在动员体制的基础上的,这个动员体制使以军在发布动员令48‐72小时后才能发挥作战能力。如果对方在以色列发布动员令后48‐72小时内达成作战目标,那末,以色列的遏制战略就失去了成立的条件。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的遏制战略之所以失灵,就是因为埃及利用了以色列的动员体制的这个死角。可以认为,在开战之前,埃及采取的一系列欺骗行动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使以色列推迟发布动员令的时间。本来,遏制战略要求的是建立一种随时能转化为作战力量的核力量态势。1974年12月1日,以色列总理非正式表明以军已拥有核武器。这意味着以军正在从依靠动员体制的遏制战略向依靠核力量的遏制战略发生划时代的转变。此外,还必须考虑到遏制战略对官兵的战斗意志和士气的影响。事实表明,放弃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而依靠通常的动员体制,遏制战略是难以成立的。

2.

埃军不能采取相应的作战行动对付以军的渡河进攻作战及机动作战,与其说是由于&ldo;火花&rdo;作战计划,毋宁说是由于自身的素质,而这个素质又是由根深蒂固的民族性造成的。

&ldo;火花&rdo;作战行动(埃军称为&ldo;巴德尔&rdo;作战行动)的特点是集中指挥,统一行动。它虽然使埃军在开战后24小时内取得了胜利,但另一方面,又成为导致以军渡河进攻作战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所谓&ldo;火花&rdo;作战行动,就是把各种作战行动纳入事前制定的庞大的详细的计划中,并按计划行动。正由于这个计划规定得过于详细而且集中,所以当它转入实施,遇到事先未能预料到的情况时(如第3集团军渡河时就遇到了坦克不能渡河这种事先未能料到的情况),第一线部队就难以采取临时处置措施。而一旦作战行动不能应付实际出现的情况,最初夺取的主动权就会逐渐丧失。埃军在整个作战计划中,把重点放在第一阶段的渡河作战上,并千方百计地想使之获得成功。尽管作战计划是倾注心血制定的,但它本身却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它也无法料定在战场上可能产生的错误及掌握敌人的行动意志。所以,在作战计划中,应该有主动性和灵活性方面的要求。

除&ldo;火花&rdo;作战行动外,从参谋勤务和指挥方面也能发现埃军无力对付以军机动作战的原因。例如,埃军的野战情报勤务与上级指挥官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能按情报主要要素规定积极主动地展开情报搜集活动。而依靠电台侦听和寻问俘虏来获得敌人的兵力部署情报。此外,下级指挥官没有必要先呈送战斗要(详)报。国防部长伊斯梅尔的想法是,&ldo;战争就是作战计划与其他行动的对话&rdo;,下级指挥官除了按规定执行&ldo;火花&rdo;作战计划外,没有必要做其他事情。据说,连师长自主行动的余地也很少。在指挥方面,从10月2日到10月16日提出停火方案时为止,伊斯梅尔一直在距苏伊士战线100公里后方即开罗郊外的地下作战指挥室里,站在各种颜色的地图前,指挥第一线的战役或战斗。据说,10月16日,埃及首脑在发表停火演说时,尚未收到沙龙将军实施渡河进攻作战的情报。据说这次战争结束后,当有人间及埃军的野战指挥官究竟是谁时,回答的人以讥讽的口吻说:是伊斯梅尔国防部长。具有适应平时的政教合一性质的埃军,何时发展为适应战时的军队,是以军关心的问题之一。埃军提拔年青军官担任高级司令部指挥官和参谋,是战局的发展对埃军不利的10月16日下午6时以后的事情。而且,下达第2和第3集团军于16日夜实施反击作战的命令,必须得到四位参谋的同意。10月17日,穆克塔中将信心满怀地发表了16日夜间埃军反击的战果;在西岸的以军后方补给线已被切断,在&ldo;中国农场&rdo;的战斗中埃军获得了胜利。这份战报过于夸大,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据说,这成为第2集团军司令马蒙将军为加利利少将所取代的一个原因。此外,10月14日埃军的总攻失败,可以说是由于后勤保障和火力支援、协调方面的缺点所造成的。埃军后勤保障能力不足,协同动作差,不适于实施机动作战,是1948年以后每次战争过后都指出过、反省过的问题。在这次战争中,当以军实施渡河作战并在运河西岸发动进攻时,埃军的坦克也只是在掩体中实施防御作战,担任战略预备队的第1集团军也未进行有组织的反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埃及在六天战争中以屈辱的失败所换取的教训,在这次战争中也未能完全避免,同时也不难看到,其原因存在于内部,即埃军根深蒂固的民族性所构成的军队素质,因为无论是强调集中的&ldo;火花&rdo;作战行动,还是政教合一的军队性质,它们无一不是同埃及的民族性‐‐它形成于地理原因和历史原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